□時報記者 凌明信 翁志鵬 吳芹芹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2025年的端午節,一場百艘龍舟巡游木蘭溪的活動,揭開了莆陽千年龍舟文化的新序篇,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11艘龍舟從玉湖巡游到白塘湖,在長達10公里的沿線還精彩展演莆田特色民俗,一場火熱的文旅盛宴守護璀璨厚重的千年文脈,令人感受莆田龍舟文化的激情與魅力。
2025年的端午節,市區的玉湖成為一片激情歡樂的海洋。玉湖是木蘭溪流域內的一顆明珠,因南宋名相陳俊卿、抗元英雄陳文龍等“玉湖陳氏”望族而聞名,湖心水域面積700多畝,這個四周建有生態公園以及市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宮等公共設施的城市副中心,如今是網紅打卡地。6月1日,夜幕降臨,玉湖新城在城市的一角散發著迷人的光芒。湖水在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宛如無數顆鉆石在湖面跳躍。111艘龍舟已經集結在湖面,燈光勾勒出它們優美的輪廓,市民們也搶先過來一睹龍舟風采。而6月2日早上,玉湖岸邊已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群眾早早就來到這里,感受莆田端午“扒龍船”的空前盛況。
鼓點破水,千槳齊發。上午9時許,隨著一聲號令,第一艘龍舟——黃石鎮清中村清江七星龍舟隊領航出發了,一艘艘莆田獨有的“齊頭船”十分醒目,船頭高聳如盾,彩繪映日生輝,在擊楫破浪中奮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兩艘龍舟隊并列直道百米表演,奮力劃槳,爭相向前。健兒們和著鼓點,齊心協力,喊著響亮的口號,奮力有節奏地揮動著船槳,動作整齊劃一,充滿了力量感,仿佛與龍舟融為一體。槳影翻飛間,岸上村民敲鑼擂鼓,人潮涌動,場面壯觀,空前熱鬧。
在精彩的點睛儀式和震撼人心的千人喊贊句之后,巡游木蘭溪的龍舟,沿著水上巴士航線,途經過張鎮村、陡門社區、荔浦社區、西洙村、莘郊社區、東陽村、濠浦社區、長豐村、東墩村、陳橋村、江尾村、上梧村、白塘湖等荔城區、涵江區10多個村莊。荔林水鄉沸騰了!
莫問南洋與北洋,端陽競渡鬧匆匆。朝來索取龍船板,忙得新娘首亦蓬。
百艘龍舟巡游木蘭溪,這是中華優秀龍舟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端午節習俗和龍舟文化,承載著莆田人民深厚的情感與記憶。在莆田,端午節又稱為“五日節”,從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五,連過五天,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俺跻桓?、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龍船”,這則男女老少都會吟唱的歌謠,猶如一個民俗文化的精神烙印,唱響莆田千年文化的最雄音。
莆田端午龍舟競渡俗稱“扒龍船”。最早龍舟競渡的文字記載是南宋著名文學家劉克莊的《賀新郎·甲子端午》:“頭標奪得群兒喜。向溪邊,旁觀助噪?!?/span>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莆田沿海和平原有溝渠溪流的地區先后舉行隆重的“扒龍船”,活動形式多樣,氛圍濃厚,有溪上扒龍船、有溝上扒龍船,有湖上扒龍船、有海上扒龍船。莆田龍船造型獨特,特色鮮明分“老船”和“齊頭船”,“老船”的船頭以龍頭為裝飾,龍頭口掛長須,“齊頭船”的船頭是齊頭寬面形狀,正中彩繪大眼祥龍等圖案,由明代戚家軍抗倭戰船演變而來?,F在莆田南北洋的龍舟,多以“齊頭船”為主,這種實用的軍事設計在戰后逐漸演變為龍船造型,成為莆田獨特的龍舟文化符號。從保家衛國的戰船到祈福競渡的龍舟,“齊頭船”承載了一代代莆田人劈浪向前的脊梁!龍船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莆田龍船,造型獨特,全國罕見,不僅蘊藏著劈波斬浪的激情,更是承載了永葆家國的情懷。
百艘龍舟巡游木蘭溪,這是莆田兒女奮勇爭先的熱血印記。
龍舟競渡是莆田民俗文化中最為濃墨重彩的篇章。每逢端午,或是村社慶典,河道兩岸便人聲鼎沸,彩旗飛揚。精雕細琢的龍舟如出水蛟龍,船身繪滿斑斕的祥瑞圖騰,龍頭高昂、雙目圓睜,威風凜凜。隨著鏗鏘有力的鼓點,數十名橈手整齊劃一地揮槳破水,號子聲與擊鼓聲震徹云霄,飛濺的水花在陽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當龍舟競渡,鼓點又起,每一道在盛夏的航跡,既是對歷史的回溯,更是向未來的啟航。
百艘龍舟巡游木蘭溪,這是靈秀莆田千年文脈的沉浸式推介。
“閩越江山,莆陽為靈秀之最”,閩中“文章初祖”黃滔如此贊美莆田。木蘭溪,卷帶莆田大地的文脈,沖刷、轉流、造化莆田人的個性,積淀著莆田兒女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標識。
龍舟競渡不僅是力量與速度的角逐,更承載著莆田人祈求風調雨順、團結奮進的美好愿景,那躍動的龍舟,是流淌在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年復一年,將古老的傳統與熾熱的鄉情代代相傳,在歲月長河中綻放著永不褪色的光彩。
這次參加巡游木蘭溪活動,擁有“龍舟之鄉”美譽的黃石鎮,涌現了一支龍舟大軍,共有62艘。在黃石鎮,村村有龍舟,人人愛劃船。這種廣泛的群眾基礎使得黃石鎮的龍舟活動能夠持續繁榮,并形成了獨特的龍舟文化氛圍。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黃石鎮的龍舟活動不僅是一項體育競技,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民俗展示。
端午時分,天和景明,木蘭溪兩岸飄蕩著沁人心脾的稻香、果香,也氤氳著感人肺腑的書香、墨香。龍舟巡游木蘭溪的鏡頭中,有古陂、古堰、古橋、古井,有千年元宵、千年戲曲、千年木雕、千年紅團、千年龍舟,有“一門九刺史”“一門五學士”“一門三宰相”“魁亞占雙標”的科甲佳話,有吳興斬蛟龍、錢四娘筑陂、李富修橋梁、陳文龍護城、林兆恩驅疫的感人故事,這些璀璨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印跡,構成了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們在這座城市中,感知書香莆田、氣質莆田的溫潤與蔚然,感受靈秀莆田、實力莆田的壯美與浩蕩。
百艘龍舟巡游木蘭溪,這是木蘭溪綜合治理成果的精彩展示。
木蘭陂跌宕成詩的溪水,伴隨著季節的旋律,在莆田南北洋曼舞輕歌,那飄渺悠遠的身姿,且與詩意共遠方,倒映著荔林水鄉的紅磚古厝。木蘭溪,她化水為乳,滋養著一座古府新市;她以血為脈,成就了一座文明新城!
111艘龍舟,在水上巴士的航道上行進,通過了14座矗立在荔林水鄉的橋。橋,是莆田兒女心靈取暖之地;橋,是莆田大地一部千年樂譜。一路湖濱美景,一路民俗風情,一路訪古探幽,龍舟行進在城市綠心這把“金鑰匙”上,低眉含笑水有情,抬首朝陽潤夏色。放眼望去,水路航線的兩岸,在芳菲競秀的光影里張望,無論是湖濱綠道,還是漠漠稻田,已是滿眸的青翠。房前屋后都是郁郁蔥蔥的荔枝樹,從千余年前的唐朝走來,荔枝樹早已種在這一帶人的心里,春華秋實,生生不息,荔枝的瓊漿玉液哺育著這里的子子孫孫,而荔林水鄉風景則是世間滄桑的千秋留影。蔡襄的《荔枝譜》開篇提到,“閩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興化軍最為奇特。興化軍風俗,園池勝處唯種荔枝。”那一縷丹荔之香千年不斷,已經飄進先人的詩句里:“夜半歸來風滿袖,家家門巷荔枝香?!痹俚纫辉掳?,龍舟巡游之處,將演繹成蔚為大觀、激動人心的“荔枝紅”!
龍舟經過陳橋村時,陳橋村的陳氏祠堂,陳橋萬安車鼓隊正在在表演,鼓樂齊鳴、節奏明快、韻律激昂,為龍舟巡游活動助興,成為一抹亮麗的民俗風景線。“水闊三江成匯澤”,航道一側的涵壩水閘,此刻漣漪層層,鷗鷺相伴,百鳥翔集,大量候鳥飛抵這里安家,涵壩水閘一帶、相鄰的白塘湖水域、不遠處的木蘭溪入海口興化灣畔,呈現出一幅鮮活靈動的生態畫卷。此情此境,正應了明代吏部郎中鄭善夫《木蘭溪》中的詩句:“木蘭山下陂水清,南洋北洋風日晴?!比缃?,水上巴士更是可以帶著你泛舟溪湖,看鷗鷺翔集,聽百囀千聲,感受水鄉風貌驚喜的饋贈!
龍舟所到之處,眼前這些美麗動人的場景,讓我們愈發感恩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擘畫推動的木蘭溪綜合治理。
木蘭溪,這條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流傳“與水抗爭”的千載故事,也頌揚“科學治水”的當代傳奇。20多年來,木蘭溪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建成全國首條全流域治理水系,成為造福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態之水、金銀之水,使木蘭溪成為新中國水利史上“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新時代的莆田大地,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那一條條通往荔枝林的鄉村道路,成為興業富民的“產業道”、燦爛多彩的“文化道”、山清水秀的“生態道”。
百艘龍舟巡游木蘭溪,這是山水詩畫生態韻城的悠長贊歌。
111艘龍舟,經過3627名隊員10公里的“水上速度與激情”,勝利會師于白塘湖。這一刻,位于木蘭溪北岸的白塘湖,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無數目光。作為木蘭溪的支流,白塘湖在水系發達的涵江匯流成省內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白塘湖畔的洋尾村被譽為福建的“烏鎮”,是莆田市第一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在這里,龍舟如移動的畫框一般,不停地變換著風景,一派山水詩畫生態韻城就在眼前。
令節端陽競渡忙,龍舟齊泛水中央。棹頭擊鼓江頭牛,奪得錦標喜欲狂。
江畔那頭,揮槳擊浪、揮汗如雨;江畔這頭,鼓聲、鑼聲、吶喊聲,聲聲入耳。白塘湖面上,一艘艘龍舟如離弦之箭,破水而出。船頭的鼓手,身姿矯健,手中鼓槌上下翻飛,激昂的鼓點如同沖鋒的號角,激發著槳手們的斗志,也燃爆了現場的氣氛。
潮連四海同奮楫,舟載千年慶端陽。此起彼伏的號子,爭先恐后的身影,交織成莆田端午時節最美的風景。央視等各大媒體紛紛直播,沿岸群眾熱情高漲,網絡上熱點不斷,讓這次史無前例、極具創意的龍舟巡游活動,掀起了弘揚中華龍舟文化、推介莆田端午民俗的新熱潮。致敬莆田文化、致敬壺山蘭水、致敬綠色發展,當鼓聲、吶喊聲與水波聲交織在一起,端午的傳統韻味便在這熱鬧非凡的場景中代代相傳,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