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粽子的尖角是象征著寶劍,能驅邪避災呀!”華亭第一中心小學的教室里,11歲的福蕾兒童小雨握著剛做好的粽子模型,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城廂區民政局聯合多方力量,為50多名福蕾兒童編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盛宴,讓古老的端午習俗在孩童心中綻放新的光彩。
一、手作體驗學端午
“先把艾草葉揉碎,裝進繡著蓮花的布袋,再系上五色絲線……”陽光社工小陳手把手教孩子們制作艾草香囊,教室里彌漫著清新的藥草香。活動現場,志愿者們通過故事講解還原屈原投江的歷史場景,用動畫演示端午“賽龍舟”“掛艾草”等習俗的由來,讓抽象的文化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在“端午知識問答”環節,孩子們爭相舉手答題,答對的孩子能獲得手繪的端午書簽。五年級學生小浩舉著剛編好的五彩繩說:“這繩子不僅好看,還能帶來平安,我要送給奶奶當節日禮物。”
二、暖心陪伴傳溫情
“很多孩子把這里當成第二個家。”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林敏看著正在互相幫著系五彩繩的孩子們感慨道。針對福蕾兒童普遍存在的親情缺失問題,活動特別設置了志愿者結對環節,莆田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與孩子們組成臨時小組,共同完成香囊制作和知識問答。當孩子們從志愿者手中接過裝有書籍、文具的“微心愿禮包”時,四年級的小薇小聲說:“姐姐寫的賀卡我要夾在課本里,每天上學都帶著。”這些細致的關懷,如同端午的艾草香,悄然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
三、長效服務助成長
此次活動是城廂區“福蕾行動計劃”項目“文化賦能成長”系列活動的第23場。自項目啟動以來,非遺剪紙課堂、紅色故事分享會、科普實驗室等20余場特色活動,已累計惠及500余人次福蕾兒童。“我們不僅要送物資,更要送文化養分。”區民政局負責人在活動現場表示,通過將傳統節日轉化為教育契機,讓孩子們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建立起對集體的歸屬感。當孩子們戴著自己制作的香囊在校園里奔跑時,飄動的五彩繩仿佛串聯起傳統文化與現代關愛的紐帶,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溫暖的底色。
艾香裊裊中,端午的傳統文化基因正通過這場充滿溫情的活動,在福蕾兒童心中種下文化自信的種子。正如志愿者們在活動手冊上寫下的寄語:“愿傳統的光芒照亮每個孩子的童年,讓關愛成為永不褪色的五彩繩。”這場充滿人文溫度的節日活動,不僅是一次傳統文化的生動傳承,更是社會各界對福蕾兒童心靈守護的溫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