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升科級干部黨性修養和基層工作能力,市委黨校第96期科級干部進修班于5月26—27日組織開展“四下基層”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為民情懷、助力鄉村振興、錘煉務實作風”為主線,通過黨性教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調研、勞動實踐等多樣化形式,組織全體學員深入基層一線,在實踐中錘煉本領、汲取智慧,為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活動首日,學員們來到中共仙游上宮支部舊址,開啟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在青磚灰瓦的革命舊址前,全體學員莊嚴肅立,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誓言回蕩在院落中,激蕩著每一位學員的初心。隨后,學員們共同觀看《越是艱難越向前——講好上宮故事 永葆斗爭精神》主題微黨課視頻,結合舊址的歷史背景,緬懷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中堅持斗爭、無私奉獻的事跡。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吳媽民俗文化園,學員們通過現場教學深入探尋傳統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隨后,學員們分組與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共同開展入戶走訪。在游洋鎮興山村,學員走進村民家中,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問需求。通過傾聽民聲、收集民意,切實將為民服務的宗旨轉化為實際行動。
鄉村振興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課題。學員們走進仙游縣游洋鎮河星村農副產品直播基地,實地調研“直播經濟”助力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學員們在直播間觀摩了本村特色產品的帶貨過程,感慨道:“鄉村振興需要這樣的新思路,我們要用好數字技術,讓‘小屏幕’打開‘大市場’。”
在“千萬工程”樣板村天馬村,學員們考察了石門峽谷區生態保護性開發項目,沉浸式學習、領悟“和美鄉村”融合發展的生動樣板。學員們還深入梧椿村無疆蔬菜基地和龍山村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零距離了解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的實踐路徑。在蔬菜基地,智能化溫控大棚和“訂單農業”模式讓學員們眼前一亮;林下作物的規模化種植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為深化群眾感情、錘煉務實作風,全體學員赴游洋鎮興山村開展勞動實踐。
此次“四下基層”實踐活動,既是黨性教育的生動課堂,也是實踐能力的淬火熔爐。學員們通過“看、聽、問、做”多維體驗,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雙向貫通。學員們紛紛表示將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投身本職工作,為譜寫莆田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郭沁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