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堅守實體經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莆田鞋服產業指明了方向。
作為“中國鞋都”,莆田鞋業年產值超1500億元,從業者超50萬人,已形成從鞋材到貿易的完整產業鏈。然而,在品牌影響力和智能化轉型上仍需突破。
在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市政協常委、才子服飾總裁蔡燕英作題為《高端高質強智造 推進鞋服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會發言,為產業升級注入新思路。
品牌轉型:從“代工之城”到“品牌之都”
莆田鞋業曾以代工聞名全球,如今正加速向自主品牌轉型。近年來,“國潮”興起帶動消費觀念轉變,莆田涌現出雙馳、玩覓、駱馳紅、輝騰等上百個自主品牌。莆田正傾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莆田鞋”。
“要借助數智AI算力工具,精準定位消費群體,分層分群細化市場,以消費者為核心,讓消費者成為莆田鞋服的品牌代言人和傳播者。”蔡燕英建議,政府需加大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好各類展示平臺,推動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進行品牌塑造、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致力打造高顏值、高質價比、高科技的強內核品牌,讓莆田鞋服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
強鏈補鏈:構建全生態產業集群
莆田鞋服產業鏈正從“大而全”向“高精尖”升級。
蔡燕英建議,在強鏈方面,鼓勵我市鞋服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加強與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形成穩定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提升我市鞋服產業供應鏈平臺的市場化運作程度和企業參與度、平臺共享度,推動更多企業融入產業鏈。
在補鏈延鏈方面,蔡燕英建議,要梳理明晰鞋服產業業態,精準招商引入高端輔料、智能裝備制造等缺失環節企業,充分發揮園區平臺集聚作用,實施全產業鏈整合,讓莆田鞋服涌現更多的創新平臺、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
數智轉型:從“制造”到“智造”
智能化是莆田鞋服突圍的關鍵。2025年初,某鞋廠國產氣墊緩震技術成功投產,標志著莆田智造邁入新階段。
蔡燕英呼吁成立推進鞋服數智化專項小組,向上向外對接各級政府和行業、領域政策信息、專業機構、數據平臺等資源,為我市制定鞋服企業幫扶決策提供戰略支持;向內向下組織協調本土鞋服企業和行業協會在數智發展中凝聚合力、同向發力、精準用力。
蔡燕英建議,要大力推動智造發展,設立專項基金,扶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融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產品應用場景化的智慧設計,引進智能化生產設備與技術,建設數字化工廠,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應用培訓,助力企業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邁向智造新高度。
從代工基地到“中國鞋都”,莆田鞋業的轉型印證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
蔡燕英認為,“唯有創新,才能為產業注入新活力。”當前,莆田鞋服正以品牌、生態、智造“三駕馬車”驅動升級,在堅守實體經濟中書寫傳統產業的新傳奇。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