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縣巷路,有一處散發著獨特藝術氣息的“皮雕文化非遺體驗中心”,它的背后,承載著一段關于莆田皮雕技藝傳承與創新的故事。
皮雕,這門以皮革為雕刻材料的工藝,堪稱是跳躍在刀尖上的藝術。它線條流暢、立體感強、色彩柔和,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濃厚的傳統文化韻味。據史料記載,早在明弘治年間,莆田皮雕就已出現,最初用于裝飾箭囊、皮包等,如今它更是成為了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見證著歲月的變遷與文化的積淀。
第五代皮雕技藝傳承人陳志鴻,無疑是這場皮雕傳承之旅的核心人物。2001年起,他與愛人攜手,相繼創辦了多家公司。在創業過程中,夫妻倆潛心鉆研,大膽地在皮雕技藝中加入新穎構思與創新元素,成功將這項古老技藝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打造出一家集皮革原材料生產銷售、皮革工藝品研發銷售、皮革邊角料回收再利用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皮革智造創新企業。
走進這個300多平方米的“皮雕文化非遺體驗中心”,我們仿佛踏入了一座皮雕藝術博物館。這里全方位展示著皮雕文化的起源、藝術發展、材質應用以及文創產品等內容。陳列柜里,各種皮具琳瑯滿目,從精致的皮包到小巧的掛飾,從別致的擺件到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品種多達200余款。其中,巨幅皮雕藝術作品《江山永固》《氣壯山河》等更是引人注目,讓人不禁為其精湛的工藝贊嘆不已。
陳志鴻對于皮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追求。他說:“皮雕是我家的祖傳手藝,我要讓它在我手上發揚光大。”過去,傳統的皮箱、皮盒等皮雕產品受眾相對較小。如今,他毅然轉向皮雕藝術創作,致力于開發新產品,讓非遺元素融入大眾生活,實現藝術品的生活化。同時,他還看到了皮雕藝術在藝術領域的創新潛力,將皮雕與木雕、陶藝、珠寶等相結合,賦予每一件作品獨特的創意巧思,讓傳統生活用品煥發出藝術的迷人光彩。
秉持著創意與創新的理念,陳志鴻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他拜工藝美術名家為師,在皮革材料上進行手工技藝與文化融合創作。其作品也收獲了諸多榮譽與認可,《財寶天王》榮獲第十五屆海峽工藝博覽會金獎,《虎·鷹》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大型皮雕作品《龍騰盛世·福耀八閩》更是展現出他的高超技藝,作品高3米,寬2.3米,充分利用牛皮的特性,經過幾十道工藝,雕出雙龍騰舞、祥云繚繞的景象,構成金色“福”字,下方還呈現出武夷山、日光巖、媽祖等圖景,寓意深遠。而《江山永固》是他帶領皮雕創作團隊,耗時三年多精心打造,萬里長城蜿蜒雄偉,展現祖國山河壯美,象征紅色江山堅如磐石。
為了讓皮雕非遺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弘揚皮雕文化產業,陳志鴻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他創辦皮雕文化非遺體驗中心、非遺傳承工作室及實踐基地,制作“非遺皮雕中小學生研學pptx”,讓學生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皮雕的歷史文化價值,認識皮雕工具和工藝原理,通過動手實踐掌握基礎技能,完成簡易作品,從而激發新一代對非遺文化的興趣和保護意識。他的公司還與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設皮雕藝術班,將技藝傳授給更多學生。憑借這些努力,他被評為省級鄉村工匠名師。
在陳志鴻的努力下,莆田皮雕技藝正不斷綻放新的光彩。從古老的傳統工藝到與現代生活的融合創新,從小眾的藝術形式到大眾的文化體驗,它的每一步發展都凝聚著傳承人的心血與智慧。讓我們走進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走進“皮雕文化非遺體驗中心”,近距離感受和體驗皮雕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見證這門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