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海偉 沈麗瓊
在城廂區靈川鎮東進村,矗立著一座令人矚目的非遺文化展覽館,它是該村非遺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窗口。
東進村非遺文化展覽館總面積約300平方米,規模適中且布局精巧。2023年,得益于省、市、區、鎮相關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展覽館完成了提升建設,成為現今城廂區唯一一家村一級非遺展館。自2023年10月對外開放以來,展覽館已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學習。
步入展覽館,靜靜陳列的實物北宋陶罐與隋大業三年磚,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手工藝殿堂的大門。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見證了東進村曾經的文明與輝煌,更映射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人不禁對古人的智慧和技藝肅然起敬。
在兩岸五帝文化交流展區,一幀幀留影、一封封滿載深情厚誼的書信以及雙方互贈的紀念品生動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刻內涵。
省級非遺項目“閩臺送王船習俗”以其壯觀的儀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展覽館的亮點之一。而市級非遺“黃濂起義歌”與“東汾皂隸舞”,則以激昂的旋律和生動的舞蹈動作,展現了東進村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和獨特的民間藝術魅力。東汾皂隸舞傳承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它的面具表情猙獰、妝飾奇特,舞蹈動作粗獷,保留著上古時期“嫫母”儺面具、漢唐儺舞姿和明代皂隸裝束等元素特征。這些非遺項目,展示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非遺項目“東汾五帝祖廟郊游習俗”與東進村的草鞋文化,共同構成了展覽館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場景復原與實物展示,我們得以親身體驗那份淳樸的民俗風情,感受東進村人民對土地的深情與敬畏。草鞋,承載著東進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展覽館還特別設立了抗倭遺址展區,通過歷史文獻、復原地圖與實物展品,生動再現了東進村人民英勇抗擊倭寇的歷史畫面。
觀覽中,我們來到了儺文化面具展區。這些形態各異、表情豐富的面具,是儺舞、儺儀表演中的靈魂所在。它們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讓人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東進村人民對信仰的堅守與傳承。
泉州游客邱奕梯說:“在這里,我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看到的物件,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這樣的展館非常棒?!眽ι弦粠瑤瑘D片,展柜里一個個文物,一件件主題文創產品,都在講述著東進村非遺文化的前世今生,深深地觸動著每一個來訪者的心弦。
東進村非遺文化展覽館,不僅是一座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殿堂,更是一扇通往心靈深處的大門。在這里,每一位探訪者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共鳴,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魅力與生命力量。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