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小網格,大民生。城廂公安分局立足新時代“楓橋經驗”,以警網融合為抓手,創新打造“感知風險、化解矛盾、守護安全、服務群眾”四維一體的基層治理體系,實現權責明晰、協同高效的治理新格局。
機制優化 雙向賦能
城廂公安分局領導與民警入駐區綜治中心,29個警務室嵌入1695個基礎網格,并建立會商匯報、信息臺賬、數據共享、事件流轉、聯勤聯動“五項機制”,共享警情信息、各類問題線索,實現警務網格與社區網格的有機互補。這種雙向賦能模式,讓網格員成為公安機關的“移動感知端”,也讓警力成為網格治理的“專業支撐力”。
在每月一次的警網融合聯席會上,該分局基層基礎管控中心會同綜治中心研判轄區熱點、難點問題,并制定專項方案落實,確保轄區安寧。
力量聚合 立體防護
今年4月,龍橋派出所處置一起老人走失警情時,依托網格員“人熟地熟”優勢,快速將老人護送到家。
城廂公安分局創新推行“1+N”網格警務工作模式,由社區民警帶領所屬的網格員、單元長、網格長,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推動警力向派出所傾斜、向社區前置,構建起立體化群防體系。在雙向管理調度機制下,按照“一員多崗、一崗多能”要求,該分局定期組織網格員開展業務能力培訓,更好服務于警網融合工作。
協同管理 效率提升
為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城廂公安分局將250名網格巡邏員納入派出所指揮體系,根據社區工作需要,不斷優化任務清單,精準開展巡防、信息采集工作。同時創新“一函四清單”機制,多部門協同讓67件重點預警事件實現全流程閉環處置。
“現在跟著民警入戶,效率提高三成不止。”網格員張燕萍的感受印證了治理創新。通過“民警+網格員”的搭檔模式,已累計采集更新流動人口10萬余人、戶籍人口20萬余人、實有房屋26萬余戶,確保數據采集與管理真實鮮活。
矛盾聯調 源頭治理
今年1月,鳳凰山派出所接報一起糾紛。該事件涉及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單位兩方主體,事發地位于城廂但公司地址在外地,當事人又是失獨家庭,調解難度較大。鳳凰山派出所將該糾紛提級至區綜治中心進行聯合調解。通過綜治中心協調、引入專業力量解讀法規、聯動民政幫扶申請補助等“一案三調”舉措,不僅成功化解糾紛,還解決了當事人的后顧之憂,溫暖了一個家庭。
對于重點非警務警情,城廂公安分局推送至綜治中心。針對情況復雜、調解難度大的疑難糾紛,則由綜治中心牽頭協調,多部門聯動會商解決。2024年以來,22起重點糾紛通過“警調對接”實現精準分流,切實將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警網”融合讓基層主防細“治”入微。城廂公安正持續深化警網融合創新,通過機制重構、力量重組、流程再造,讓治理觸角真正延伸至基層末梢,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區貢獻公安智慧。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李秀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