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5月4日上午,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戲曲研究》主編王馗帶領戲曲研究所專家前往莆田藝術學校,調研莆仙戲古劇種傳承現狀與行業動態,協調解決藝校戲曲專業升學路徑與科研課題發展困境。省文旅廳藝術處陳吟處長,莆田市文旅局局長馬駿、副局長蘇玉慶、莊金清,莆田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林賽君,莆田學院文傳學院徐蔚教授等陪同調研。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是我國研究戲曲學的最高文化研究機構,七十多年來始終致力于戲曲學術研究與文化推廣。戲曲研究所長年來一直關注關心莆仙戲的傳承與發展。當日,王馗一行先后來到莆田藝術學校練功廳和演藝廳,觀摩學校戲曲傳承課堂,觀看該校學生的戲曲演出。學生們身著精美的戲服,舉手投足間盡顯古韻,一顰一笑都韻味十足。演出過程中,古樸典雅的唱腔在演藝廳里回蕩,獨特的莆仙方言韻味醇厚,與悠揚的音樂相得益彰。這些年輕的演員們,用扎實的基本功和對戲曲的熱愛,全方位呈現多年來學校豐碩的藝術教育教學成果。一場美輪美奐的藝術盛宴讓大家沉浸在莆仙戲的獨特魅力中,并報以陣陣掌聲與喝彩。
隨后舉行的莆仙戲傳承教學發展研討會上,莆田藝術學校校長鄭智專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和莆仙戲傳承現狀。王馗所長對我市著力構建莆仙戲系統性保護傳承體系、激發莆仙戲創作生產活力、做大做強做優莆仙戲文化品牌的做法給予充分的肯定。他認為莆仙戲是國之瑰寶、國之重寶,甚至可稱“百戲之首”,是戲曲界的“佛光寺”,應該要以更高的歷史責任感重視莆仙戲傳統的傳承,更深入地研究記錄整理莆仙戲傳統藝術。同時,呼吁省市各相關部門領導要大力支持莆田藝校戲曲專業3+4專本貫通升學,為中國戲曲培養更多高素質高質量人才,讓千年莆仙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莆田實踐中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據悉,莆田藝術學校創辦于1978年,是一所專門培養文化藝術技術技能人才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也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莆仙戲保護單位、莆仙戲傳習所。近年來,該校在非遺傳承與教學改革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持續提升藝術教育教學品質,積極投身校內外文化交流與賽事活動,全力打造莆仙戲傳承發展和地方文化藝術教育的閃亮名片。 (時報記者 凌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