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奧德賽”輪載運3.85萬噸硫酸銨平穩駛離秀嶼港口1號泊位,駛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南非。硫酸銨作為耕種的重要化肥之一,市場需求緊俏,莆田海事局積極落實優化營商環境重要舉措,靠前服務,高質量服務保障硫酸銨運輸船舶安全、高效進出港,持續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農耕生產。
下好服務保障“先手棋”
該局主動作為,提前與港口、貨主做好溝通,準確掌握硫酸銨運輸船舶的進出港動態和裝卸貨計劃,推動相關單位合理安排船舶進出港;為船舶開辟“綠色通道”,推行“7×24小時不打烊”線上審批服務,優先辦理船舶進出口岸等手續,切實提升船舶進出港和在港作業效率,全面提升周轉效率,確保船舶到港“零待時”。
打造通航安全“快車道”
眼下正值春耕的關鍵期,莆田海事局積極推進通航環境治理,定期聯合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屬地政府、海漁、邊檢等部門開展海上聯合巡航巡查和清障執法活動,整治轄區海上礙航養殖,清理非法養殖漁具,及時消除海上安全隱患,加強對重點通航水域建設的安全保障力度,為船舶進出港營造良好的通航環境。
構建智慧監管“防護網”
科技賦能,該局充分發揮科技優勢,集成應用智慧海事系統、VTS、CCTV、無人機空巡及海巡艇現場巡查等手段,加強對硫酸銨運輸船舶靠泊碼頭前沿水域、系靠泊設施及船舶作業情況的監管,掌握船舶實時動態,對船舶動態進行常態化精準監管,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科學應對、高效處置。
秀嶼港口是我省內最大的硫酸銨集散中心,大部分貨物通過船舶運輸出口到東南亞、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國家和地區。2024年6月,秀嶼港口獲得由澳大利亞政府農林漁業部核準頒發的“出口澳大利亞散裝化肥供應鏈一級資質證書”,成為全省首個獲批經營“澳肥”出口作業資質的港口。2024年,共有365艘次硫酸銨運輸船舶進出秀嶼港,硫酸銨吞吐量325.69萬噸,同比增長48.74%。今年以來,莆田海事局累計保障104萬噸硫酸銨高效運輸,同比增長21.2%,刷新港口同期硫酸銨吞吐量紀錄。未來,該局將不斷提升監管和服務水平,持續主動為航運企業排憂解難,常態化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走深走實,用實際行動助力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莆田市“億噸大港”建設注入海事力量。(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張冰婕 張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