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一份著眼于兩岸關系發展與文化交流的提案引發廣泛關注。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致公黨莆田市委會副主委、市僑聯主席郭立紅提交的《關于發揮媽祖文化優勢 以僑為橋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建議》,聚焦當前臺海形勢,以媽祖文化為切入點,為兩岸融合發展開辟新路徑。
福建,作為我國著名僑省,在海外僑胞群體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目前約有2000多萬華僑華人從福建走向全球,分布在19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僑胞不僅是中華民族在海外的文化傳播者,更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與此同時,閩臺一水相連,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風,臺灣同胞中的80%祖籍在福建,臺灣同胞50%以上的家庭擁有海外關系。媽祖文化作為兩岸共有的精神紐帶,在全球有超過3億的敬仰者,在臺灣地區更是深入人心,島內約1600萬民眾信仰媽祖,占臺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媽祖信仰早已融入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與思維方式。
然而,當前臺海局勢復雜多變,閩臺之間的交流面臨諸多現實阻礙。在此背景下,郭立紅指出,應充分發揮海外僑胞的優勢以及媽祖文化的“世界性”影響力,增進海內外臺胞對祖(籍)國的情感認同,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提案中,郭立紅提出了三項具體且極具建設性的建議:
首先,以和平為紐帶,持續推動媽祖分靈海外。近年來,莆田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文化機構、海外僑團積極推動媽祖文化走向世界,目前媽祖已分靈至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媽祖廟數量超過萬座。這些媽祖廟不僅是海外僑胞的精神寄托,更是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提案建議,在省級層面進一步加大媽祖分靈力度,將這些分靈地打造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沿陣地,成為旅居海外華人華僑美好神圣的朝圣之旅,成為跨種族、跨文化交流融合、文明互鑒的標桿。例如,通過舉辦國際媽祖文化節等活動,吸引全球華人華僑參與,同時深入挖掘媽祖文化的內涵,整理媽祖生平故事、歷代褒封事跡以及民間傳說,制作成多語種的影視、圖書、音像等文化產品,借助現代媒體技術,構建更加完善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體系。
其次,以海洋為胸襟,不斷豐富媽祖巡洋活動。媽祖巡安下南洋等活動在近年來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每到一處,都吸引當地民眾熱烈參與,場面壯觀。海外的許多媽祖宮廟、僑團都會在媽祖節慶、各國嘉年華等重大活動中,展示媽祖陣頭、車鼓隊等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表演,深受住在國民眾的喜愛與贊賞。提案建議,推進媽祖信俗的標準化建設,結合不同國家和地區民眾的文化需求與審美習慣,設計多樣化的巡游模式。例如,針對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文化特點,融入當地特色元素,舉辦媽祖巡安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系列活動,讓媽祖文化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最后,以美好為載體,加大媽祖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傳播。提案鼓勵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發符合海外及臺灣青年喜好的媽祖文化創意產品。通過舉辦“媽祖文創設計大賽”等專項賽事,激發社會各界的創意熱情,挖掘優秀的文創作品,并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數字賦能媽祖文化,以創新形式傳播宣傳媽祖文化,提升媽祖文化全球影響力,增進海外青年對包含媽祖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及對祖(籍)國的情感聯結。通過深化文化交流、民心交融,不斷構建全球媽祖文化傳播體系。
(時報記者 鄭育?。?/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