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暮春是冬種馬鈴薯的收獲季節。連日來,仙游縣220多公頃馬鈴薯相繼成熟上市,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廈門、泉州等地客商爭先前往該縣的園莊鎮霞山、塔兜村,鯉南鎮橫塘村,蓋尾鎮東井宮村等地收購采用“機械+人工”交叉作業采收的冬種馬鈴薯,再源源地銷往上海、北京、杭州、武漢等大市場。這讓加快人機協同采收、確保適期收獲、應收盡收的楊建輝、傅富鳳、楊福春、黃德靜等種薯大戶的臉上寫滿了增收今年第一桶金的笑容,馬鈴薯成為“致富薯”。
近日,筆者在楓亭鎮山頭村、東宅村的仙游縣億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馬鈴薯種植基地里看到,專用挖掘機來回穿梭,快速將圓滾滾、黃澄澄的馬鈴薯從土里刨出,猶如一個個“金豆豆”把田野鋪滿。50多名村民則在坤旺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楊建輝指揮下,在一旁將帶有泥土氣息的新鮮馬鈴薯分揀、裝袋、裝車,大家分工合作,緊張而有序,滿眼忙碌的春收景象。搶抓晴好天氣加快采收馬鈴薯,日采挖量達20多噸,忙碌收獲馬鈴薯的他,看著一顆顆圓潤飽滿的馬鈴薯,難掩豐收的喜悅,“在縣里真情幫扶下,我們冬季覓商機、租地找利潤,發展‘馬鈴薯經濟’,共種植有13公頃抗病性強、產值高、口味好的‘沃土5號’馬鈴薯,還要10天左右才能全部收完,收完之后馬上種植水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成為了冬種促農春季增收的一個新亮點!”
據悉,馬鈴薯一直是北方市民冬春季主菜,加上馬鈴薯快餐食品在全國南北各地走俏,冬春季時鮮馬鈴薯市場行情看好??杀狈铰《瑫r節雪封冰凍,不適宜馬鈴薯栽種,導致春季菜市上的鮮馬鈴薯較為緊缺,這正是一個冬種的市場空當,可錯季上市,市場優勢明顯。
據此,去年底,仙游縣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積極引導農民冬種馬鈴薯,把馬鈴薯種植作為農民春季增收的“短平快”產業來抓,使冬閑變冬忙,為農民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新路。該縣農業局以點帶面抓示范促推廣,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發展冬種馬鈴薯,同時推廣先進農機設備和種植技術,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指導,助力冬種馬鈴薯實現產量與效益雙豐收,如引進了沃土5號、荷蘭15等新品種,并為種植戶提供地膜覆蓋技術等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指導。
“近段馬鈴薯市場價每公斤2.6元左右,田頭收購價每公斤2元左右?!痹摽h農業局農技站站長柯建武介紹,南方與北方相比,具有先天地理環境和氣候優勢條件,且冬種馬鈴薯從播種到收獲周期較短,依托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引導種植大戶流轉土地,采用“稻—薯”輪作模式種植馬鈴薯,不僅提高了冬閑農田的土地利用率,減少了土地使用“空窗期”,還帶動當地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保障糧食作物穩產增效,促進“冬閑田”轉變為“增收田”。
經過三個多月的辛勤耕耘,4月中旬以來,仙游縣鯉南、園莊、楓亭、蓋尾、大濟、龍華、榜頭等鄉鎮的馬鈴薯接連開挖上市,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活力。從目前的測產情況來看,2025年仙游春收冬種馬鈴薯平均畝產2000公斤以上,預計到今年5月上旬可全部采收完成,總產量至少可達6840噸。
自開采以來,福春農機合作社位于園莊鎮霞山、塔兜村的18多公頃馬鈴薯種植基地,一顆顆黃皮黃芯的金黃馬鈴薯每天鋪滿了高標準農田的田壟,緊隨其后的工人們沿著壟畦忙著分揀、裝袋、搬運,每天的采挖量在10噸左右,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把新鮮采收的優質土豆發往全國各地。采收完成后大部分農田將接著種植水稻,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