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海域薄霧未散,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宣傳崗位民警林孟背著無人機和采訪本,踩著搖晃的木板走向三都澳漁排。這是他連續三天駐守在這片距離莆田200公里的“海上牧場”,記錄活水魚“通關”故事和漁民生計變遷。“以前總在辦公室寫‘紙面文章’,現在要像漁民撒網般捕捉鮮活故事。”他指著手機相冊里剛拍的漁排晨光說,鏡頭里漁民搬運魚籠的剪影與遠處巡邏的移民管理警察相映成趣。這種“沉浸式”實戰練兵正是莆田邊檢站“薪火工程”升級版的核心要義。
去年一季度,莆田邊檢站探索政工人才培養新模式,啟動“薪火工程”打造多方聯動培育格局。受益于該工程,林孟赴中國傳媒大學系統學習新聞傳播理論,如今他已將“可視化敘事”理念融入實踐。其創作的《國門下的年夜飯》被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新媒體平臺全覆蓋推薦,新春祝福短視頻獲44.6萬人次點贊。
4月15日,莆田邊檢站五人制足球場戰況正酣。辦公室主任張鴻建帶隊籌劃戰術,準備參加福建邊檢機關首屆警體運動會足球賽——這位正備考高級執法資格認證考試的“學霸”,此刻化身球隊靈魂人物。“法律條文和足球戰術都需要大局觀。”他摘下眼鏡擦拭著汗水笑道。作為國防大學政治工作學碩士研究生,去年他牽頭“以‘木蘭國門黨旗紅’品牌助力口岸新質生產力發展”課題成果已在莆田口岸12家黨建聯盟單位推廣。
這種跨界成長在政工部門已成常態:辦公室政工干部曾青山白天處理完《“暖邊固防 溫暖國門”主題醫療優撫協議》修訂,夜晚加班撰寫從優待警創新案例上報省總工會;內勤許光祥在整理檔案間隙研習電工知識;組織崗位民警詹駿駒的辦公桌上,國家司法考試教材與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政策材料并排,這位全程參與湄洲島對臺客運航線開通籌備的“政策通”,正將法律思維融入口岸黨建聯盟創新。
4月1日,在福建邊檢機關主題思政教育演講比賽現場,莆田邊檢站團支部書記黃宇玢的演講《那一抹中國紅》引發掌聲雷動。她以海峽對岸游子望鄉的意象,講述朱紅印章蓋在兩岸同源上的鄉愁故事,最終斬獲三等獎。改革轉隸以來,該站已有3名政工干部走上執勤隊教導員、副隊長崗位,3名當選全國移民管理機構文聯首屆會員和新媒體人才庫,3名政工干部兼任莆田學院閩臺文化特約研究員。
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4月15日清晨,擔任鄉村振興聯絡員的曾青山正在宿舍默寫日語詞匯,而備考日語JLPT三級是為了能直接對接日本農產品采購商。“考證不是目的,就像學日語不只是為了翻譯手冊。”他展示著手機里正在制作的《三江侗族自治縣熱銷農產品圖譜》說道。3月份,福建邊檢機關評選保密宣傳作品,該站辦公室民警鄭榕創作的海報、漫畫分別獲一、三等獎。
從個體技能提升到團隊復合型戰斗力轉化,莆田邊檢站政工隊伍的成長助力服務口岸的實際效能:牽頭聯合12家口岸單位成立口岸黨建聯盟,通過開展“木蘭國門黨旗紅”聯學共建、紅色教育主題黨日等活動,移民管理警察與港口建設者以“紅色暖流”激發擔當作為,使政治優勢轉化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效能。2024年,莆田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萬噸,同比增長12.33%,增幅居福建省首位;出入境船舶數量增長17.07%,創歷史新高。
以“群星效應”激發內生動力。執勤一隊政工骨干郭奕青主動請纓赴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支教,4月11日這天,他以“國家安全·少年的你”為主題,采用“英語講解+互動”模式,為八江鎮第二小學的山區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教育課,跨越千里傳遞初心薪火。
春節前夕,在廈門五通海空聯運碼頭舉辦的“同心共融繪錦華”主題書畫攝影展上,莆田邊檢站13幅作品入選展出,數量居全省邊檢站前列;今年來,莆田邊檢站在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刊發政務信息11篇,取得“開門紅”。
“這些成果不是偶然。”張鴻建指著站融媒體中心墻上的“成長樹”展板說,每片葉子代表政工干部的技能認證,根系則是“薪火工程”培養的“五大能力素質”——理論體系、視野格局、創新意識、統籌協調、實踐執行。今年該站創新“訂單式培育”機制,結合民警個性定制“理論學習+跨界實踐”套餐,聘請人大、工會、高校、企業、媒體等6名專家學者組成“成長導師團”,為政工干部量身制定“薪火工程”升級版路線圖。
4月15日,在該站政工成果分享會上,林孟展示的三都澳攝影作品與詹駿駒參與的調研課題《以移民管理融媒矩陣助力新時代海絲之路文化傳播》同臺亮相。當被問及跨界研究經濟學的初衷時,詹駿駒翻開筆記本,內頁貼著學習心得:“只有讀懂兩岸經貿脈絡,才能講好‘國門故事’。”窗外,暮春的木蘭溪泛起粼粼波光,恰如這支政工隊伍在理論與實踐激蕩中迸發的生命力。
(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