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五中學區中學化學謝建武名師工作室教研活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新課標理念,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打造高效課堂,深入研究教材,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研究,促進區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2025年4月9日,謝建武名師工作室以“新教材新教法”為主題在秀嶼區實驗中學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教學觀摩研討暨秀嶼區教育系統勞模(名師)創新工作室聯盟活動。
莆田第二十五中學余才芳老師執教以“硝酸與硫酸的性質”為載體的“新教材新教法”教學觀摩課,余老師通過對比分析兩種常見強酸的性質,引導學生理解其共性與差異。余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驗現象描述(如濃硝酸分解產生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蔗糖脫水碳化)和典型反應方程式(如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直觀呈現化學原理。整個課堂余老師注重知識結構化,結合考點梳理(如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幫助學生構建系統性認知,從而提升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為后續反應原理的學習奠定基礎。
莆田第二十五中學宋秀嫻老師以“價-類二維圖”為核心工具,圍繞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轉化與環境影響展開探究。課程通過情境導入(紀錄片《一鯨落萬物生》)引發學生思考氮循環的意義,結合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分析含氮物質的類別與價態分布,自主構建價類二維圖,理解物質間的轉化規律。宋老師于課堂教學中融合高考真題訓練,注重模型應用與素養提升,通過分層任務設計促進學生從知識記憶向能力遷移,實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莆田第十中學陳丹老師針對蘇教版高中化學難點——《有機分子中原子共面共線問題》展開一堂高效的教學。陳老師借助KingDraw軟件動態演示簡單分子(甲烷、乙烯、乙炔、苯)三維模型和球棍模型的搭建,突破傳統教學的抽象性。
隨后,秀嶼區實驗中學林淑媛老師帶來了《高一化學新教材教學策略思考》為主題的講座,講座主要從“四新”-新課標、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角度闡述新教材的內容,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比新舊教材內容的變化,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與同仁分享,傾聽不同的聲音,以期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最后,各位老師齊聚一起開展了評課活動和對“新教材新教法”的意見和建議研討活動,謝建武老師指導老師們在常規教學中應注意:理念更新,聚焦核心素養培養;內容優化,與時俱進且邏輯嚴謹;呈現方式多元,助力學生理解與學習。
本次工作室活動集智共研,攜手前行,謝建武名師工作室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創新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余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