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在莆田莆頭作業區1號泊位卸載完3.65萬立方米新西蘭原木的巴拿馬籍“恩施/ENISHI” 輪在莆田海事局的監護下緩緩離泊。此次卸載的原木運到碼頭后方的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這是莆田首個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B類)接收的第一批進口原木,標志著我市首個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B類)正式啟用。
“原木”背后的港產城融合大棋局
據了解,莆頭作業區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B類)經營場地5萬平方米,一次性可存放原木10萬立方米,年可新增木材進口能力30萬立方米以上,可接卸在境外已實施過去皮或除害處理的原木。
我市的木材加工產業歷史悠久,榮獲了“中國木雕之城”“中國木業之城”等稱號。莆頭港口后方的秀嶼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現有木材加工企業180多家,2024年利用進口木材140萬立方米,完成工業產值80億元。此次原木指定監管場地的啟用進一步豐富了港口貨種和業務,也將提高港口服務臨港木材加工企業的能力,推動完善莆田口岸功能、培育臨港木材產業發展、促進港產深度融合,助力莆田港口從“物流港”向“產業港”“貿易港”轉型升級。
海事部門“四大舉措”助力原木運輸
為提高原木運輸效率,莆田海事部門推出“四大舉措”助力原木運輸。首先,依托“一網通辦”等平臺為原木運輸船舶開辟線上審批“綠色通道”,提供“預約辦理、線上受理、即報即辦”的“云端式”服務和“全業務快辦、全時段保障、全過程跟蹤”的“全鏈條”服務,最大程度縮減船舶通關手續審批時限。其次,主動靠前服務,組織港航企業進行會商,詢問企業需求,科學研判隱患風險,推動原木運輸船舶落實進出港的各項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船舶進出港、靠離泊“零差錯”“零等待”。其三,指派專人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通過VHF、微信等渠道精準發布大風雨霧等惡劣氣象信息,提醒碼頭和船方嚴格落實惡劣天氣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應對惡劣天氣對原木運輸船舶進出港及卸載作業產生的不良影響。其四,構建以電子巡查、海域巡航、陸域巡查、空中巡航“四位一體”的立體化監管機制,結合智慧海事監管系統、VTS、CCTV、AIS、無人機等技術手段跟蹤監控進口原木船舶進出湄洲灣的航行動態,并對原木運輸船舶靠泊碼頭系靠泊設施及船舶作業情況開展常態化監管,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切實提供海事安全保障。
未來,莆田海事局將繼續立足職責職能,高效落實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舉措,以實際行動全力支持莆田市加快打造“通江達海戰略港城”,共繪“億噸大港”安全底色。(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張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