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苦竹寺位于西天尾九華山脈北側(cè)的苦竹山下垞村境內(nèi),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
苦竹寺為唐會昌年間所建,開山祖師叫千靈,是河南嵩山少林寺六祖惠能大師的高徒。據(jù)《興化縣志》記載:“唐會昌年間,辭師云游,惠能賜偈:‘逢苦即住,遇竹且居。’”
千靈行至九華山北側(cè)的苦竹山時頓悟偈語之意,聞苦竹山有山魈作怪,遂與山魈打斗。千靈飲鐵以示法力,山魈大驚失色,敗逃九華山巔,化為燕子鉆入山洞,被千靈以一石船倒扣鎮(zhèn)在洞中。
老百姓又奉祀何氏九仙于洞中鎮(zhèn)壓山魈,永保一方平安。故此稱“燕子洞”和“仙公洞”。后千靈在苦竹山創(chuàng)建苦竹寺,圓寂后敕謚苦竹寺千靈祖師。
苦竹寺在明末清初被毀,清康熙年間重建寺院前后殿和東西禪房。據(jù)說苦竹寺曾下轄虎騰寺、碑埔寺、頂洋寺、上黃寺4個寺,五個寺總耕地面積超百畝,足見苦竹寺當(dāng)時之規(guī)模。
苦竹寺前開闊,寺后山林種著翠竹、松樹等,郁郁蔥蔥。寺的東面是梯田,梯田之下便是溪流和湖泊。梯田里的稻茬還在,我懷疑這些稻田是寺里的僧人在管理。
一寺一田,香火之處是人間。
寺門兩邊各種著一排竹子,突出了寺名之主題。
“竺山藏祖訓(xùn),竹林印禪心”,“苦竹寺”的“苦”是塵世,“竹”便是無盡修長的禪意。苦,不是追求,而是修行。正像品茗,苦味散去甘自來。此中味道,茶人自知。
這寺里的住持,一定是極愛茶之人。
東西禪房擺著的古樸茶桌,以及寺內(nèi)外各個細(xì)節(jié)的造型、擺設(shè),讓我仿佛置身在市區(qū)的茶館里。于此寺中飲得一杯熱茶,也必是修來的佛緣。
不同的是,這茶館外不是車馬聲,而是鳥鳴,是山林的自然之氣。
寺前東側(cè)的一棵楓樹和寺后的幾棵古松、銀杏樹,一下子把苦竹寺的不凡氣質(zhì)點綴得淋漓盡致。
那紅磚白墻、層疊飛檐,那一扇格子窗,在陽光照射下,煥發(fā)著千年古寺的新風(fēng)采。
還有那一堵土墻,一定是在訴說歲月的辛酸。
天黑的時候,寺后那個滄桑的老木門框前,不知道還能不能遇見千靈祖師的身影?
心安之處,即是居所。苦竹寺,一個以竹為名、不以苦為苦、自帶禪意的古寺,于這山間溪畔,營造了一個灑脫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