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區民政局一直將社會救助工作作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從精準識別救助對象,到深入了解困難家庭實際需求,每一個環節都落到實處;并出臺了《2025年度城廂區社會救助工作系統規劃與執行方案》,為救助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據與行動指南。
全面審查各鎮(街道)上一年度的救助對象檔案,覆蓋低保、特困人員、臨時救助等各類群體的檔案資料。重點查驗檔案內容的完整性,細致核查申請材料是否完備、審核審批記錄是否詳盡、定期復核資料有無缺失。排查工作從檢查村級社會救助公開公示情況展開,保證救助對象信息公開透明,便于群眾監督。工作人員還通過電話回訪和實地入戶走訪,抽查低保、特困人員家庭的經濟與生活狀況,并在走訪過程中發放政策宣傳單,積極為咨詢政策和申請救助的群眾答疑解惑。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工作人員指導各鎮(街道)嚴格落實“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原則。對于家庭收入改善,不再符合救助條件的,耐心向其說明政策,按流程辦理退保;對新提交申請的家庭,從嚴審核,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獲得救助。?3月份,靈川鎮和華亭鎮民政辦工作人員深入各轄區的西墩村、太湖村等村居進行實地入戶走訪抽查。
城廂區始終將精準識別作為社會救助的基石。各鎮(街道)工作人員通過實地走訪、鄰里詢問、系統信息核對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居民家庭狀況。無論是因病致困的家庭、因殘致困的群體、還是因學致困的家庭,都被納入社會救助體系之中。2025年第一季度共精準識別新增低保對象21戶40人,特困供養人員12戶14人,臨時救助80戶214人,真正做到了應救盡救,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同時還建立了嚴格的動態管理機制。建立“一戶一檔”家庭情況臺賬,定期對救助對象進行復查審核,根據家庭收入、人員變動等情況及時調整救助標準或終止救助。2025年第一季度,因家庭經濟狀況改善而退出低保的有49戶90人,同時對5戶因病、因殘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及時提高了救助檔次。通過這種動態管理,確保了救助資源能夠真正流向最需要的人群,維護了社會救助的公平與公正。
先行先試,高效服務
為提升困難群眾辦事體驗,提高社會救助辦理效率,城廂區民政局先行先試,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整合各類社會救助事項,構建統一的社會救助受理平臺,實現“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困難群眾只需通過線上或線下一個窗口提交一套申請材料,即可同時申請多項救助,利用大數據共享,自動獲取相關信息。后續定期跟蹤社會救助“一件事”工作,廣泛收集群眾反饋,結合實際運行情況與技術人員共同優化流程,持續提升辦理效率與服務質量,確保困難群眾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全面、精準的救助服務,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近日,城廂區靈川鎮山門里村的鄭先生通過閩政通APP提交社會救助“一件事”,一次性完成“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支出型臨時救助對象認定”兩項申報,成為城廂區首位享受這一便捷服務的受益人。
社會救助是民生保障的底線,關系著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城廂區民政局將持續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創新,不斷完善救助體系,提升救助服務水平,以更精準、更高效、更溫暖的救助舉措,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群眾都能感受到關愛。(城廂區民政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