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廂區霞皋村兒童關愛服務室的兒童活動室里,6歲的困境兒童小雨正專注地與伙伴們翻閱繪本,清脆的笑聲回蕩在明亮的房間里。因家庭變故而變得沉默寡言的她,如今已重拾陽光笑容。這個轉變,源自于陽光社工通過定期探訪、心理疏導和社會融入活動,像一縷縷暖陽照進她的世界。這是城廂區民政局2025年服務項目的縮影。2024年12月以來,城廂區民政局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專業運作”的聯動機制,已為407名留守(困境)兒童建立動態檔案,開展活動25場次,繪就了兒童福利保障的溫暖圖景。
“每個孩子的需求清單,都是我們行動的指南。”“福蕾行動計劃”項目負責人介紹道,通過“社工+兒童督導+兒童主任+志愿者”服務矩陣,團隊走遍城廂區山鄉巷道,完成留守(困境)兒童全量摸排。依托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建立涵蓋家庭情況、健康狀況等電子檔案,并實施“紅黃藍”三色動態管理。
在城廂區某山區,社工小王發現智力殘疾兒童小志正面臨監護困境。小志此前由身體健康的爺爺照料,但老人突發疾病去世后,監護責任轉移到同樣患有智力殘疾的母親身上。面對母子倆基本生活難以自理的緊急狀況,社工團隊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聯合區鎮村協調安置方案。最終通過對接康復醫院,既保障了小志的醫療救助,又為其母親提供生活支持,維系特殊家庭的親情紐帶。在走訪中,社工遵守“發現一例、幫扶一例、跟蹤一例”機制,實行全過程跟蹤管理。
多元成長:構筑社會支持圈
周末的兒童學堂里,社工帶領孩子們利用竹編工藝編織特色擺件,了解竹編工藝的前世今生;科學實驗現場傳來陣陣驚嘆聲,激發孩子們探索科學的欲望;普法自護提升兒童安全自護意識,織密兒童安全防護網。目前,社工打造的“周末興趣班”計劃已舉辦14期,通過傳統文化體驗、趣味科普、普法學法等特色課程,為280余名兒童打開認知世界的窗口。更令人感動的是,有學生主動加入志愿活動中,在雷鋒月發起捐贈圖書及改造兒童關愛服務室公益活動,讓愛心持續傳遞。此外,還鏈接了7名持證心理咨詢師,對摸排過疑似需要心理輔導的兒童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并利用心理沙盤、沙具等布置心靈驛站,特別設置親情關愛熱線,讓在外務工的家長能通過視頻見證孩子的點滴成長。這種“專業介入+親情維系”的雙向守護,為孩子們筑起心靈港灣。
協同共治:繪就公益同心圓
“兒童關愛室的日常管理需要我們共同守護。”愛心人士林老師主動負責管理熱線工作。民政局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專業運作”機制,2024年12月份以來,項目已培育1支“筑夢接力站”志愿者隊伍,組建愛心家長庫,吸引多家愛心企業、商戶參與到助力留守(困境)兒童行動中,收集60個留守(困境)兒童的“微心愿”,匯聚社會正能量共同點亮兒童的小心愿。
“留守(困境)兒童幫扶不是簡單的物質給予,更要給予情感支持和成長力量。”未來將持續深化關愛體系,讓更多孩子在社會溫暖中茁壯成長。如今,民政工作者的黃色馬甲已成為街頭巷尾的溫暖符號,他們用專業與熱忱編織的關愛網絡,聯動各方力量托舉起留守困境兒童的美好明天。(城廂區民政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