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故鄉莆田是海上女神媽祖的誕生地,被列入聯合國非遺的媽祖信俗早已成為這方水土的靈魂印記。那年中秋赴湄洲島采風,月圓之夜獨自登上祖廟山頂時,月光與虔敬交互浸潤,讓我見證了月光女神與海上女神的奇妙交融,也領受了一場滌蕩靈魂的精神洗禮。
巍峨的媽祖石雕像屹立山巔,她面朝浩瀚的大海,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守護與信仰。月光如銀傾瀉而下,將圣像的面容映照得皎潔如月。月光、山影、大海、潮聲、雕像、女神,那個辰光那種場景,給人一種玄妙的思緒。我恍然覺得,女神寧靜的面容流溢無限柔情,那穿越時空的溫柔恰似月光,輕紗般籠罩山海大地,撫慰著浪跡天涯的游子。
祖廟山是湄洲島最高峰,溫情脈脈的月光,為山海罩上了恍惚的美。媽祖雕像披上了月紗,更顯神圣與莊嚴。她眺望大海的眼神深邃而溫柔,仿佛能穿透歲月的迷霧。這令我想起,海峽對岸的北港朝天宮,也聳立著一尊媽祖雕像,她一定也披著同樣的月光,兩尊圣像同披月華隔海相望,為傾情千年的大海,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浪漫。
海絲航線千萬里,耕海牧漁走四方。于迎風斗浪的趕海人來說,媽祖便是他們心目中堅貞不摧的保護神。在茫茫大海上,面對洶涌的波濤與未知的危險,只要心中默念媽祖的名字,便能從血脈深處涌起破浪的勇氣。有了海上女神陪伴,即便是面對洪波涌浪,他們也會依托信仰的力量,獲得心神的鎮定。
祖廟山下是宮下港,月光下的港灣蕩漾著銀鱗般的波光。那里藏起了揚帆千里的心事,只留下一派家的溫馨與安寧。對于那些靠泊的船舶來說,高高的媽祖巨雕恰似永不熄滅的航標塔,戴月的港灣便是“天燈”下的避風港,是它們夢中的搖籃。
山島竦峙,海岬嶙峋,海風輕拂,海浪輕拍,仿佛是媽祖女神溫柔的撫慰。湄嶼潮音隱約傳來,恍若催眠的月光奏鳴曲,不,更像童年歲月媽媽哼唱的搖籃曲,讓人沉醉其中,不愿醒來。船夫們聚集于媽祖膝下,仿佛也找到了心靈的皈依,進入了安恬的夢鄉。
月光照耀女神,女神撫摸輕浪,輕浪晃著小船,小船搖著船夫,搖出了一派寧謐和安恬,所有的煩惱與憂愁都飄逝而去。在月光溫柔的照耀下,在媽祖圣潔目光的撫慰下,在靜謐的心靈港灣深處,我做了個夢,夢里的海峽升起了一輪明月,那明月如同女神的化身,散發著柔和而神圣的光芒。
海之湄,山之巔,我恍惚看到,夢中的海上女神,沿著月光之橋緩緩升起,她從祖廟山巔升向明月,她化成月光女神,托起了中華民族的一輪滿月。那是一輪清麗之月,圓滿之月,幸運之月,大愛之月,把慈輝灑向五洲四溟,讓每一個生靈都能感受到那份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與力量。
如今,每當圓月臨空,我總會想起家鄉的湄洲島,想起祖廟山巔的媽祖雕像,想起神圣的月光女神。想及深處,我心靈的夜空,也升起了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