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3月22日上午10時許,伴隨著汽笛悠揚鳴響,“福星9”輪載運20000噸煤炭順利靠泊秀嶼港區石門澳作業區11號泊位。“福興9”輪的順利靠泊,標志著石門澳港口公司首個深水散貨泊位正式投入運營,開啟港口服務能級提升新篇章,該輪載運的20000噸煤炭將由碼頭輸送帶直接傳輸至后方的儲煤倉,相較于以往通過公路運輸,大大節約物流成本。
石門澳作業區11號泊位工程作為省市重點項目,建設規模為10萬噸級通用泊位及配套封閉式儲煤倉、硫酸銨棚等設施,配置3臺斗門機、1臺移動式裝船機和3臺斗輪堆取料機,可滿足大運量、高頻率和頻繁的裝卸船作業需要,主要經營貨種為原料煤、動力煤、硫酸銨、石灰石、彩砂、碳酸鈣等,設計年通過能力466萬噸,作為石門澳作業區核心泊位之一,投產后將顯著提升秀嶼港區散貨物資中轉效率,為石門澳產業園及周邊地區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撐。
為保障11號泊位順利首航,莆田海事部門暢通政企溝通渠道,主動對接港航設施建設發展需求,全面了解重點難點問題,多次協調溝通運輸路線、靠泊船期、裝卸時間、作業流程,協調有關單位召開專題航前會議,詳細商榷裝卸方案、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和應急預案。此外,加強與港口、航道、碼頭責任部門的現場監管力度,重點檢查船舶航次裝載計劃、安全防護、吊裝作業等情況,提高裝卸作業現場指揮調度效率,實現船岸作業安全。
下一步,莆田海事部門將充分發揮重點港航工程和口岸開放海事保障專班作用,不斷優化海事兩級服務專員機制,提前介入提供海事側支持保障,持續規范通航秩序,全力支持石門澳作業區6號、9號泊位施工建設,為莆田打造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千億產業集群貢獻海事力量。(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郭沁曦 張冰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