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
《天后顯圣故事圖軸》中“窺井得符”
仙游縣楓亭靈慈廟媽祖故事壁畫(局部)
《天后圣母事跡圖志》中“窺古井喜得靈符”
《敕封天后志》中“窺井”
《天后圣母圣跡圖志》中“窺井喜得靈符”
《天后本傳》中“窺井得符”
《林媽祖志全圖寶像》中“妃汲水井神傳受天書”
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與姐妹在園中古井邊嬉戲照妝。突然,從井中冉冉而上的一個神人手捧一對銅符欲贈,眾女伴驚恐萬分,紛紛逃散,但媽祖卻鎮定自若,恭敬地接受了神人賜予的銅符。此后媽祖神通廣大,潛心研習上面的道法,逐漸獲得了神通靈力。她不僅能夠驅邪避兇,還能預知吉兇禍福,甚至能夠駕云飛渡大海,拯救海難。因此,她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尊敬。
清代《天后顯圣故事圖軸》中“窺井得符”取圍墻一角,墻后左邊有數株牡丹花,右邊有一亭子落出一角。畫面中間站立主人公媽祖,前方古井上有“龍泉井”三字,只見神人雙手捧著銅符擁井而上,媽祖面色從容,正要接過銅符。與其閑游的群人嚇得一跳,畫面的左下角是迎接神人的本方土地公。工筆畫形式,刻畫人物線條細致,色彩艷麗,構圖為分段取勢法。
《天后圣母事跡圖志》中“窺古井喜得靈符”取偏僻后花園的一角地方,周圍綠樹成蔭,清靜安謐,其余略同。人物刻畫細致,色彩淡雅,畫面用色偏素雅,增添祥云群樹等意象性的事物,加強了窺井得符神話的色彩。
與《敕封天后志》中“窺井”描繪媽祖窺井得符的場景頗為近似。《天后圣母圣跡圖志》中“窺井喜得靈符”取內庭院的一角,畫面中間站立媽祖,其余略同。畫面構圖以居中取勢法,將畫面分割為上下兩個部分,進一步擴大空間。人物刻畫較為粗糙,但在祥云中加入神仙與神童。
《天后本傳》榜題為“窺井得符”,描繪媽祖窺井得符的場景。取遠山和古松為背景,媽祖站立中間,面對身披鎧甲、將軍模樣的神人,神人雙手捧銅符一只,身后兩位仙官侍者舉著旌幡,媽祖正要從容接過銅符,閑游的姐妹們頗為驚喜,有的欲離,有的藏到樹干后面。構圖以居中取勢法,空間表現弱化,置媽祖為中心之左右對立的平衡狀態上,為典型民間宗教聯畫的形象處理方式。其造型藝術上不受時空的局限,大膽且巧妙地處理時空在畫面上的沖突,使之和諧統一,體現出我國版畫在構圖上的別致與獨特,符合人民群眾的欣賞習慣。
《林媽祖志全圖寶像》第四回“妃汲水井神傳受天書”,描繪少年媽祖十三歲由道士玄通授以玄微秘法,后來更有“窺井得符”“玄通變化”“乘席渡海”等救人傳說。
仙游縣楓亭靈慈廟媽祖故事壁畫中題記為“井神送神姑天書、寶劍”,畫面取遠山、古松為背景,描繪井神送給媽祖天書和寶劍的場景。前方右下角有一口井,井中冒出一團祥云,祥云上有人雙手捧天書、寶劍,身著水紅色衣飾的媽祖伸手欲接。跟隨的民童驚嚇欲離,放下手中扁擔。作品綜合了前幾幅的故事情節和創作方式,形象處理稍顯薄弱。以工寫兼意的創造表現形式,構圖以居中取勢,松樹位于畫面的左上角,主要內容則偏右置入,整體的平衡走勢全由那條分割線掌控,創意手法讓人贊嘆。
媽祖窺井得符的圣跡圖式故事傳說,應用于各種工藝美術創意品。在立體與平面的媽祖視覺傳播載體中,媽祖窺井得符的藝術圖像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媽祖信俗中蘊含的豐厚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