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一場意義非凡的館校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簽約暨“大國工匠出少年”非遺文化傳習社啟動儀式在市博物館盛大舉行。此次活動匯聚多方力量,為非遺文化傳承與青少年教育開辟了嶄新路徑。
活動當日,莆田市博物館、閩中革命史紀念館、木蘭溪治理展示館、福建省莆仙戲劇院、莆田市莆仙戲非遺保護傳承中心與城廂區第三實驗小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這一舉措旨在整合各方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思政教育實踐平臺,讓思政教育跳出傳統課堂,融入歷史文化與社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大國工匠”鄭春輝受聘為城廂區第三實驗小學的“科學副校長”。同時,莆仙戲劇院院長吳清華、“陳氏工藝雕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春陽和陳春暉、中國美術學協會會員徐國雄、國家級項目仙作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傅建燦等多位行業翹楚,被聘任為“大國工匠出少年”傳習導師。未來,他們將定期駐校,親自指導小學生們體驗木雕、莆仙戲、泥塑等非遺技藝,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莆田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學協會會員徐國雄在活動中感慨道:“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娃娃抓起,這是一個全新且極具意義的課題。我深感責任重大,定要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并愛上真正的傳統文化,在文化的滋養中收獲快樂。”
啟動儀式結束后,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有序參觀了莆田民俗文化陳列展廳。在這里,大家沉浸式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并共同參與體驗了紅團印模、媽祖福燈、雷鋒刻印、漆扇繪韻、草竹編藝等5項非遺技藝,現場氣氛熱烈,充滿歡聲笑語。
據城廂區第三實驗小學校長林婉介紹,作為全市唯一一所長期有國家級非遺大師駐校指導的學校,學校一直致力于將非遺技藝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通過創新的“大師+課堂”模式,傳統文化在校園里落地生根,逐步構建起“大師引領、館校共建、家校共育、少年傳薪”的非遺教育生態鏈,確保非遺文化能夠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了解非遺文化的窗口,也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國工匠出少年”的美好愿景將逐步成為現實,讓古老的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