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教育正逐步成為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11月底,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旨在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路徑,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莆田華僑中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率先將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引入教育領域,著力構建AI+教育生態系統,以技術創新驅動教育模式轉型升級。
在Deepseek技術熱潮的推動下,該校教師團隊展現出強烈的學習熱情。寒假期間,各學科教師主動鉆研AI應用技能,信息科技教師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創新型教師培訓"的網絡培訓,系統提升人工智能素養。新學期伊始,信息處黃主任在教研組、集備組和年段長聯席會議上作專題報告,深入闡述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創新應用。報告重點介紹了智能備課系統、自動化閱卷平臺、個性化學習推薦引擎等前沿應用場景,并號召全體教師積極探索新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學效能和學習參與度。黃主任強調,人工智能不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更是推動教育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期待各教研組立足學科特色,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共同打造智慧課堂新范式。
在教學實踐中,信息科技教師率先垂范,將AI應用納入課堂教學體系,通過項目式學習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深入理解AI技術原理,培養創新應用能力。這種"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該校全體師生正以開放創新的姿態擁抱變革。該校校長李永清在全師期初工作會議上指出:“在人工智能教育新形勢下,我們要主動學習、勇于探索,重點突破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智能評價等關鍵應用場景,積極推進AI+教育的跨學科融合創新,為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這一戰略部署為該校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彰顯了學校搶占未來教育制高點的決心與遠見。
科創育人,“慧”向未來。該校通過系統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創新,逐步構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智慧教育體系,為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黃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