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秀嶼港口1號泊位的兩個抓斗正在高效運轉裝貨……當日18時,滿載2.75萬噸硫酸銨的新加坡籍“威圣”輪安全離泊前往印度。今年以來,莆田海事局共安全保障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硫酸銨運輸船舶15艘次,貨物吞吐量達26.72萬噸,同比增長3.25%。
硫酸銨是一種外觀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是常見的速效氮肥,優點是吸濕性較小,不易結塊,適用于堿性土壤和碳質土壤,除含氮外,還含硫,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提高果實的品質與產量,增強抗災能力。
近年來,秀嶼港口獲得“出口澳大利亞散裝化肥供應鏈二級資質證書”,開啟“澳肥”從秀嶼港到澳大利亞的航程,標志著秀嶼港口“澳肥”出口供應鏈日趨完善,進一步鞏固硫酸銨集散中心地位;同時,通過“水水中轉”“散改集”等方式將硫酸銨出口至印度、巴西、南非等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耕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莆田海事部門依托秀嶼港口獨特的地理優勢,靠前站位、主動作為、精準服務,加強與碼頭、引航、代理等單位的溝通協調,精準掌握轄區氣象海況、水文變化,做好硫酸銨運輸船舶抵港“優先審批、優先靠泊、優先接卸、優先查驗”“四優”服務保障,實現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有效提高船舶周轉率。同時,走訪轄區重點港航企業,了解并解決企業在硫酸銨船舶進出港、裝卸貨過程中的困難,為其提供海事專業支持,實施精細化船舶交通組織,全力保障載運硫酸銨船舶運輸過程高效、暢通、安全。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張冰婕 郭沁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