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宗
這兩天感冒了,沒什么胃口,煮了點稀飯,配上咸菜倒也是很下飯。兩碗米飯下肚,大汗淋漓,感覺清爽了許多。看著碟子里的咸菜,心中涌起一股親切與溫暖,不禁讓我想起了母親在老家腌制咸菜的時光。
通常是在霜降之后,母親便開始著手準備腌制咸菜的工作。她會把家里的幾個中號、小號瓦缸以及壓石拿到井邊,一一清洗干凈,再晾曬至干。
腌制咸菜中,芥菜是最常見的。清晨,母親早早起床,到地里將芥菜一一拔下,去根、去土、洗凈。芥菜的根莖碩大,一畦的芥菜全部拔完并洗凈后,再拿到屋頂或院子里晾曬。晾曬時,母親會巧妙地利用大簸箕、門板或是小篩子,她總是那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傍晚時分,芥菜被曬得半干,菜葉也柔軟了許多,這時便可以收回來腌制了。芥菜不能曬得太干,否則口感會過老啃不動。母親選用中號瓦缸,那是之前用來揉面的缸子,大小正適合腌制咸菜。缸高約60公分,直徑約1米。她先在缸底鋪上一層芥菜,菜頭和菜尾交錯擺放,以保證每一層都鋪得相對平整。鋪好一層芥菜后,母親會按照大約10:1的比例,撒上附近鹽場出產的粗鹽,然后再鋪上一層芥菜,再撒一層鹽,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瓦缸快滿。接著,母親會穿上干凈的水鞋或套上塑料袋,將缸內的芥菜踩實,這其實是個力氣活,母親常常因此汗流浹背。
踩實后如果還有空間,就再加幾層芥菜,撒幾層粗鹽,直到最后再次踩實。之后,覆蓋上一塊干凈的塑料薄膜,放上幾塊與缸口大小相仿的木板,最上面則壓上清洗干凈的壓石。
腌制芥菜看似簡單,實則有不少細節需要母親操心,以確保腌制出的芥菜既安全又美味。首先,腌制容器必須保持清潔,以防細菌污染。其次,腌制咸菜的粗鹽用量也要適中,過多則齁咸,過少則容易腐壞。此外,腌制的氣溫也很重要,秋末時節氣候涼爽最為適宜。
快則三五天,慢則十多天,新鮮的咸菜便可品嘗。金黃透亮的咸菜洗凈切碎,無論是直接配稀飯還是地瓜粥,都清脆爽口,令人食欲大增。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將咸菜放鐵鍋里翻炒一下。更奢侈的吃法,是加上五花肉片一起炒,母親熟練地上下翻動鏟子,熱氣騰騰中,香味四溢,讓人忍不住多吃半碗稀飯。
偶爾,若我們得到學校的獎勵,母親還會做咸菜炒雞蛋或咸菜炒肉片,最奢侈的莫過于咸菜燉豬腳了,那簡直是讓人垂涎的美味,里面不僅有滿滿的膠原蛋白,更蘊含著深深的母愛。
咸菜的種類繁多,芥菜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醬瓜、白蘿卜、胡蘿卜、海帶、軟螺等,腌制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有干腌、水腌等。影視劇里常出現的韓國泡菜,原名其實為“中國白菜”,與我們的腌制咸菜有著諸多相通之處。原來,我們腌制咸菜的歷史遠比他們悠久,有多少像母親這樣的中國女性,默默地為家人腌制著咸菜,傳遞著樸素而深沉的愛。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用她的智慧和勤勞,操持著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盡管家中并不寬裕,但她總能挖空心思,制作出各種美味的咸菜,讓我們的餐桌充滿了溫馨與滿足。即便是冬天,蔬菜稀缺,我們依然能享受到香脆爽口的咸菜配地瓜粥,那些咸菜的清香,至今仍然溢滿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