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
荔城區黃石鎮尚存一座奉祀宋代朱默,配祀朱子和朱御醫的顯濟廟。據《媽祖文獻史料匯編》(第1輯 碑記卷)第9頁南宋朱元功《朱氏群仙書社祠堂記》載:“……至建炎四年,高宗皇帝渡江,幸遇莆新安人田經之舡,適遇風波拍天,天顏憂懼,經瞻禮懇禱,逐見順濟娘娘及朱總管旗現,既而風波果靜。……”恰如“高宗南渡,舟揖傾危,朱默起神兵護駕,上賴以安。敕封彰烈嘉佑侯,賜廟題聯”等史傳。2006年9月刻立的《顯濟廟記》碑文中,不僅載有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十一月,朱熹在壺山藏修精舍寫下《群仙書社記》,也詳述了朱默由人及神的“個人簡歷”,所記其首封為“彰烈嘉佑侯”,加封為“靈威嘉佑侯”之內容。《莆田朱氏通譜(第三卷)》第815頁有《敕封嘉佑侯記》《宋理宗敕封佐神靈威侯誥》兩篇誥敕文,對宋代“嘉佑侯”朱默的生平進行了描述。
《莆田朱氏通譜(第三卷)》第876頁“第二章 人物傳”里載:“朱默(1065—1086),字感通,黃石井埔人。相傳,朱默出生之日紅光繞室,舉家驚異。身材英俊魁梧,奇偉賦質,由于天縱倜儻自非常人。偶一日之間出沒變化人莫測其機,眾皆稱默為神。……高宗即制誥敕封朱默彰烈嘉佑侯,并差揚名主事督廟并賜聯:天相朱門荷棟梁之重任,地雄黃石恢世代之弘規。理宗寶祐四年四月,敕默為佐神朱大夫,特封靈威侯。寶祐四年八月,加封靈威嘉佑侯。其后家家香火遍福泉,威靈復顯著于臨漳。”此記載雖沒有朱默、朱黓兄弟等人,但朱合浦先生在《收伏嘉應嘉佑》一文中提及其和柯鳳梅陪同臺灣蔡相煇教授赴黃石井埔(俗稱“琳井朱”)考察,得到著名畫家朱成淦所謂“嘉應、嘉佑就是我們朱氏祖先朱默、朱黓,供奉這二神的顯濟廟就在我家旁邊!”之言,并禮請朱氏帶領去參訪顯濟廟,調查期間蔡教授進一步大膽猜測:“有可能媽祖在生時已經開館收徒,傳授她的經驗和知識,朱默、朱黓兄弟倆正好是她的徒弟……所以后來才順理成章做了媽祖的陪神,收伏故事不過是一種假象而已。”誠然,作為媽祖的陪神,宋代朱氏兄弟同樣是“由人而神”,并不是什么妖怪。近期,筆者拜訪黃石鎮井后村井埔541號的琳井朱氏大宗祠,進門上的“唐古田令朱公祠”字額之兩旁分別刻有“公元2010年歲次庚寅重陽,朱成淦長孫朱元國題”,聯題“地紀莆陽忠孝節廉羨我祖光前裕后 堂名琳井師儒將相望吾宗繼往開來”。值得注意的是,朱氏大宗祠內墻壁嵌刻的《琳井朱古田令祠堂記》載:“……朱于莆始有祠,祠于望江嶺。五傅而宣義德公從井埔。又四傳大夫默公與其弟黓及妹,沒著靈異。建炎四年,高宗南渡,中流風作,顯神功護舟,自言封默‘威烈’,封黓‘嘉烈’,皆侯也。于(嗚)乎亦異矣!已而加封顯福彰烈,賜廟曰‘顯濟’。于是分望江井埔曰:‘上下廟云’。……”此與明代黃石人、南京戶部左侍郎鄒守愚《俟知堂集》中的《朱氏古田令祠堂記》內容稍有不同。該祠埕側壁存立有“唐古田令朱公妣 勅封恭人蕭氏墓”“宋神醫朱先生”兩通碑刻。
據蔣維錟《媽祖文獻資料》第17頁載,宋端平二年(1235)進士李丑父《靈惠妃廟記》載:“……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洲之土皆紫色。咸曰:必出異人。……獻殿兩廡工師奏功,繪事告備;東廡魁星有祠,青衣師、朱衣吏左右焉;西則奉龍王,而威靈嘉佑朱侯兄弟綴位焉。二朱亦鄉人,生而能神,揚靈宣威,血食于妃宮最舊。……”縱觀媽祖故事圖像,收伏嘉應、嘉佑故事,是媽祖生前最后的一則神跡。二嘉惡跡斑斑,是妖魔,是鬼怪,是水族,是精靈?無法歸類,但有二嘉原為莆田人,最早血食于天妃廟,被媽祖收伏之載。清代楊浚《湄洲嶼志略》中“侍從”載:“……時有二魔,一曰嘉應,一曰嘉佑,或出荒邱,或乘巨浪為害,或客舟中流,現赤面金裝,當前鼓躍。神化一舟,出沒間,嘉佑舍客舟而就神船,神以呪壓之,遂懼伏。神念嘉應未歸正道,更化一舟乘之,應即沖潮登舟,坐于桅前,及岸,見神立船頭,倉皇請宥,并錄為將。”基于2018年的北方媽祖文化調研,筆者回想山東棗莊臺兒莊天后宮壁畫中媽祖侍從嘉應、嘉佑頭戴發冠、身披鎧甲及站立于云紋樣之上的造像藝術。嘉應亦稱青龍,面黑露齒,右手持大板斧;嘉佑亦稱白虎,粉面和善,右手持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