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2023—2024年度全國僑聯系統基層組織及“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發布,仙游縣游洋鎮僑聯“僑胞之家”成功入選,成為本次莆田市此次唯一獲得這一國字號殊榮的單位,全國此次共選樹有120個“僑胞之家”。
地處山旮旯的游洋鎮是著名僑鄉,現有戶籍人口約3.44萬人,海外華僑華人約4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蘇里南、圭亞那等國家從事五金、超市、貿易、采礦等行業。近年來該鎮持續強化黨建促僑建工作,認真實踐為僑服務的宗旨,堅持用好用活“僑胞之家”,全面提升僑務工作水平,不斷凝聚僑心僑力,深化僑胞情誼。
據悉,該鎮“僑胞之家”廣泛凝聚僑心、匯聚僑智、僑力,組織開展形式豐富的海內外聯絡聯誼活動,突出加強與海外社團、重點僑商的聯系溝通,邀請僑胞回鄉參觀考察,開展招商推介項目,鼓勵僑胞回鄉投資興業,并緊鑼密鼓謀劃、擬于近期成立游洋鎮商會蘇里南、圭亞那分會。還積極推舉推薦僑界代表人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們積極撰寫建議及提案,傾聽僑界聲音,如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歸僑、莆田市人大代表邱瑞華和縣政協委員郭晶晶先后分別提出《關于打造仙游北部山區特色水果之鄉的建議》和《關于弘揚吳媽信俗文化,打造國家級對臺交流基地的建議》《關于建設游洋中學塑膠跑道及運動場配套提升項目的建議》,現已得到圓滿解決,直接造福僑鄉廣大民眾。
為弘揚中華文化,講好僑鄉故事,該鎮“僑胞之家”聚僑力建好“沽山村僑史館”這個“精神之家”,全面展示沽山村重點華僑華人的相關創業事跡,展現廣大海外鄉親、歸僑僑眷奮斗打拼的杰出功績和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懷,不僅弘揚游洋人敢為人先、勇于開拓的拼搏精神,更進一步營造了“尊僑、愛僑、護僑”的社會氛圍。同時,聯合由歸僑重點人士擔任會長的仙游縣吳媽文化促進會,依托游洋鎮“游洋籍名醫工作室”,常態化開展義診活動,每個月至少有3名鄉賢名醫在鎮衛生院坐診,精心診治、周到服務,共已組織16期鄉賢專家名醫返鄉義診活動,前來咨詢和就診的居民絡繹不絕,專家提供專業健康咨詢和免費體檢服務,累計受益居民達近萬人次,服務僑胞僑眷共計3000多人次,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高質量的優質醫療服務。
在該鎮“僑胞之家”發動組織下,該鎮海內外僑親近些年來累計捐贈公益事業折合人民幣達近千萬元,除了鋪橋修路外,在成立農村幸福院、鎮教育促進會和為村老人集體做壽等都能看到他們的愛心善舉,支持家鄉沒有休止符。如在著名的僑村橋光村,遠在蘇里南經商的60多位橋光鄉親捐款80多萬元支持游橋公路改造提升,還為村幸福院愛心食堂每年捐款8至10萬元,免費提供“愛心午餐”給留守老人;遠在國外的橋光人每年都會各自至少捐出500元以上的善款,用于村里敬老祝壽、興醫助學,為村里60周歲以上的老人逢十賀壽,還為村里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們每人發放獎學金及慰問村中困難戶。
如今,游洋鎮“僑胞之家”已然成為僑胞抒發家國情懷、厚植桑梓深情的精神之家,是僑胞鄉親心靈棲息的溫暖港灣、尋找鄉愁記憶的溫馨載體,在促進游洋與世界各地在文商旅等多領域合作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步,該鎮“僑胞之家”將精準把握新生代華僑需求,持續推進僑鄉文化建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開創新生代華僑工作新局面,為游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