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彬
翁志鵬/攝
楓亭菜頭燈,又名“花枝菜頭燈”,是一種獨特的民間燈藝制作技藝,千百年來,一直閃耀著楓江百姓生活智慧的光芒。
莆仙民間過元宵,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最為漫長的佳節。家家掛燈,處處游燈,寓意迎接光明,添丁進財,吉祥安樂。在古代,富裕人家會購買珍貴的宮燈,一般人家選用紙篾燈籠,貧困人家則用自家出產的菜頭,獨具匠心,雕成花樣百出的菜頭燈,綴以鮮花綠葉,點燃牛油火光,格外奇巧艷麗,成為楓亭元宵游燈中最美的風景。
楓亭菜頭燈起源于何時,目前尚未找到翔實的記載,但從宋人筆記中描寫的“蔡襄罷燈”的故事來看,楓亭菜頭燈在北宋時期已出現了。
北宋慶歷年間,蔡襄第一次到福州任職時,元宵佳節即將來臨,為了讓福州百姓歡度元宵,他下了一道令,家家戶戶都要出七盞花燈,舉行盛大的元宵燈節。就像他自己老家仙游楓亭一樣,熱鬧非凡,萬民同樂。
蔡襄萬萬沒有想到,此令一出,招來一片罵聲,不少人直呼這是擾民傷財之舉,是“皇帝不知百姓窮”的臭招。連蔡襄的同窗好友陳烈也帶領一班人起哄,特地制作了一盞特大的燈籠,上面寫著一首引人注目的詩,高高地掛在福州城東門上,那首詩寫道:
富家一盞燈,
滄海一粒粟。
貧家一盞燈,
父子相對哭。
風流太守知不知?
猶嫌笙歌意未足!
此詩的意思是,富裕人家掏錢買一盞燈,就像大海里少了一粒谷子;貧困人家掏錢買一盞燈,因負擔不起,父子為此而相對哭泣。你這個風流太守啊,還嫌福州元宵處處笙樂不夠熱鬧嗎?
這么一來,全城議論紛紛,蔡襄也覺得此令有疏忽之處,就收回成命,元宵罷燈。
過了不久,元宵節就到了。蔡襄特地邀請陳烈、陳亞等一批極力反對籌辦福州元宵游燈的紳士們,到故里楓亭觀賞元宵游燈。
來自福州的朋友們在楓亭觀賞了游燈全程,仿佛見到了花燈藝術的世界。這里萬頭攢動,萬燈耀彩,不僅有奇巧珍貴的各式宮燈,還有大放光明的排燈;不僅有活靈活現的蜈蚣高燈,還有巧奪天工的菜頭雕燈。蔡襄特意向客人們介紹了楓亭獨特的菜頭燈,那是人們用白蘿卜雕制而成的,無須花費多少錢??腿藗兟牶螅瑹o不為楓亭百姓的生活智慧和藝術造詣而佩服不已。
在款待客人的元宵宴上,賓客把盞言歡,陳烈對反對蔡襄籌辦福州元宵燈節之事有些歉意,和盤托出那盞大燈和諷詩是陳亞的主意,當時自己真不懂花燈可以用菜頭雕成,是多好的法子?。〔滔逭f:“也怪不得陳亞,怪不得誰,只怪我沒把菜頭燈的制法教給你們。”蔡襄自罰了三杯酒后,開始了聯對聯詩。蔡襄出對:“陳亞有心便是惡。”意思是陳亞你是有心為我好,搞個大燈諷詩的惡作劇啊。陳亞隨口應道:“蔡襄無口便成衰?!币馑际钦f蔡大知府你沒說花燈可以用菜頭來雕刻,是件很方便的事,我們不知道啊,弄得你下不了臺,乖乖罷燈,你真衰運啊。
在這一次歡樂的元宵燈節中,楓亭菜頭燈名聲大振,菜頭燈制作技藝也傳播到福州、廣東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