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吳芹芹
正月十六,涵江區(qū)涵西街道延寧社區(qū)的延寧宮熱鬧非凡,這里鬧元宵的主角——媽祖蔗塔,絕對是隱藏在民間的“超級巨星”,它獨特的非遺技藝令人稱奇,被譽為“中華一絕”,吸引了眾多市民與游客前來觀賞,沾取福氣。
蔗塔疊福祈新歲,延寧鬧春慶上元。一踏入延寧宮,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八角形的媽祖蔗塔。這座蔗塔選用新鮮的甘蔗片交錯壘疊而成,正面鑲嵌著“上元祈福”四個大字,背面是喜慶的紅色“囍”字。莆田盛產(chǎn)甘蔗,在當?shù)孛袼桌铮收嵯笳髦罟?jié)節(jié)高升、日子甜蜜。“搭蔗塔”是延寧宮獨有的元宵習(xí)俗,它像老祖宗傳下來的甜蜜密碼,承載著居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深信蔗塔搭得越高,新的一年生活就會越甜蜜,事業(yè)也會越興旺。
蔗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構(gòu)成,有4.2米高,整整365層,直抵天井頂部。塔基位于上下殿之間的大天井,上面放置著特制的帶底托紅漆八角形果盒,就像給蔗塔打了個穩(wěn)穩(wěn)的地基;塔頂是一塊八角形木板,制作時作為參照,完成后成為頂端蓋板,板上疊放著4個福桔,插著帶有吉祥語花樣的紅色剪紙,還裝飾著象征迎春納福的“三春”紙扎。塔身是蔗塔的主體,全部由甘蔗節(jié)搭疊而成。從正月十三開始動工,搭疊過程極為講究。師傅們選用190多公斤重且糖度高的新鮮甘蔗,削皮后切割成1.2厘米厚的圓形蔗節(jié),部分還要染成紅色。施工時,從塔頂頂板中間垂下千金墜與果盒中心相對,再用線將頂板八角與果盒八角相連,這九條線便是搭疊塔身的“定海神針”,如同泥瓦匠砌墻時的牽線。搭疊過程中還需錯雜紅色蔗節(jié),增添喜慶氛圍。這是個精細活兒,既考驗技術(shù),又需格外小心,師傅們經(jīng)過三天的默契協(xié)作,才完成蔗塔的搭建。
延寧蔗塔一般能保存7天左右,隨著蔗節(jié)水分流失,蔗塔容易傾斜倒塌,所以工作人員需不斷巡視,噴灑糖水以延長其保存時間。據(jù)悉,延寧蔗塔已先后被列入莆田市、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延寧宮是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媽祖行宮,每年元宵節(jié),這里都會搭疊蔗塔。相傳,漁家女林默娘為救海難,焚屋引航,見仍有船只未歸,便砍自家甘蔗點燃。由于甘蔗糖分高,火焰升騰得高,船只借此火光順利返航。后來,為紀念媽祖,延寧宮以甘蔗搭建“燈塔”,這一傳統(tǒng)代代相傳,傳承著媽祖的大愛精神。
除了令人稱奇的媽祖蔗塔,延寧宮在元宵佳節(jié)還精心準備了燭塔、百花宴和“滿漢全席”奇石宴。燭塔,燭層壘砌,燭光盈盈,愿新歲順遂安康。百花宴上,萬紫千紅匯聚一堂,芬芳四溢,宛如自然譜寫的盛世華章;奇石宴里,一桌桌“佳肴”并非人間煙火所烹,而是鬼斧神工的奇石演繹的舌尖奇幻盛宴。
活動現(xiàn)場,豐富多彩的民俗展演同樣精彩。莆仙戲、車鼓表演等輪番登臺,為市民和游客呈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盛宴,讓人們在歡樂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共度一個難忘的元宵佳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