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清芳代表民盟莆田市委會發言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莆田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在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大會發言上,市政協常委、民盟莆田市委會主委施清芳代表民盟莆田市委會作《打造“世界級文旅IP” 引領莆田文旅出圈出彩》的發言。他認為,莆田文旅發展中,仍存在文旅品牌與資源稟賦不匹配,文化內涵和場景體驗有待提升,營銷成效與核心市場不匹配,旅游IP不夠具象化、特色化等短板弱項。為更好構建莆田全域型大旅游格局,全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為此,施清芳建議,要以媽祖文化為“世界窗口”,打響“國際友好城市”IP。一是在交通上做“減法”。提升游客出行交通便利度,加強與鐵路、民航系統工作對接和協同配合,加密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等客運樞紐至重點旅游景區的客運直達線路。二是在消費上做“加法”。聚力推動全市各景點資源聯結、營銷聯合、空間聯動,持續打響“湄洲島媽祖文化”“九鯉湖祈夢文化”等新業態、新場景,并推出“食+景+宿+N”組合套餐等方式,帶動文旅企業活起來、文旅消費熱起來。三是在服務上做“乘法”。全面推進旅游規范化、智慧化建設,開發“莆田景區”APP、小程序、VR電子導覽系統等智能平臺,實現“一圖在手,暢游莆田”。
施清芳建議,要以木蘭溪樣本為“綠色紐帶”,打響“生態文明城市”IP。一是以木蘭溪為脈,加強協作互動。建立木蘭溪流域文旅聯盟,統一規劃跨縣區“生態文旅黃金線”,聯合赴長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營銷推廣,互設游客服務中心,實現游客互薦互送,增長游客量。二是以要素為基,發展鄉村文旅。在木蘭溪南岸作為先行試點區域,大膽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創新供給路徑,盤活土地資源,助力鄉村文旅經濟駛入“快車道”。三是以創意為介,彰顯文旅趣味。與頂尖文創團隊合作,開發“莆田新二十四景”文創紀念品,上新“木蘭溪”等文創產品,讓游客將莆田旅游美景、文化精髓“打包”帶回家。
“要以歷史文化名城為‘古韻基石’,打響‘青年友好城市’IP。”施清芳建議,一是以年輕態致敬歷史。組建專家團隊,對我市歷史街區、古跡逐處“解碼”,以“青年人”的思維、方式去發掘利用莆田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將閑置古厝、廟宇改造為特色民宿、非遺工坊、文創空間,如將宋氏古宅變身“進士文化民宿”,植入科舉體驗項目,讓文物“活”起來。二是以少年感融入生活。依托人才公寓、青年旅舍和其他閑置低效旅游住宿設施推廣“青年驛站”等短期居住服務,為短期居留和休閑度假者規劃建設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文體休閑項目。三是以新業態創新交流。精心打造“木蘭溪水上夜游”“歷史文化古街非遺體驗”等品質消費體驗場景,積極推動數字藝術、線上演播、電競娛樂、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發展,激活莆田文化經濟新的增長極。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喜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