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文/圖
古井承載著歷史,記錄著故事,關聯著歷史名人。
城廂區古井,其中列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施水亭井(唐井)。列為城廂區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延壽村徐井(唐井)、龍德井。唐井還有廣化寺古井、普門庵古井、月峰寺古井、龜山寺龜泉井等。
施水亭井(唐井)
施水亭井
2000年1月第2版,明代黃仲昭修纂《八閩通志》(修訂本)卷之十一載:“施水亭井在府城西南南廂。舊經云‘僧涅槃鑿以施水,即錦亭前井’。今廢。”《重刊興化府志》卷之七載:“施水亭井,在縣南五里,即今所謂錦亭是也。《圖經》謂:‘僧涅槃開鑿,以飲行人。’今廢。”
趙有聲《錦亭水井》詩云:“異人施水山之崖,指點甘泉佛法家。過客欲賞神品味,松陰活火試新茶。”
施水亭井位于今荔華東大道859號前面,1993年6月被列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簡介:“霞林施水亭位于霞林街道辦事處霞林社區,唐黃妙應禪師指地鑿此井,以施水官道行人,并建亭供休憩。今井保存完好,井側錦亭寺中,還保留兩對瓜楞形連木質石柱礎。井欄呈瓜楞形,井口內徑為43厘米,外直徑為72厘米。”
廣化寺古井
廣化寺古井(八角井)全景圖
廣化寺古井(八角井)
廣化寺古井(八角井)近景圖
廣化寺古井(井圍一面外刻字)
廣化寺古井(井圍一面內刻字)
南山廣化寺,始建于南朝陳永定二年(558),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有一座釋迦文佛塔,始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之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山廣化寺法堂后(祖堂前)存有一口古八角井(法華井),井深近300厘米,八角井圍內高78厘米,外高47厘米,井外徑226厘米,內徑196厘米。其中井圍一面外刻“甲戌歲重修記”,其中一面內刻“唵,摩尼,達哩,吽,泮吒”。
傳說此井是唐代古井。
普門庵古井
1959年拍攝的普門庵(寺) 黃國華/供圖
普門庵古井
《重刊興化府志》卷之五十四載:“普門庵在廣化寺東南隅。庵頗僻陋,內有唐御史黃滔祠,蓋滔嘗與同志十人讀書于此。現在官、民田、地、山一頃一十一畝三分,歲征糧米五石九斗五升八合。”
普門庵是廣化寺一百二十庵之一。明萬歷戊申(1608),僧圓丹等,募修新佛殿,妝塑佛像,復寺田。清康熙(1662—1722)中,僧真照重修。21世紀初,普門庵因危房而拆,遺址上留存一口古井,井圍外直徑81厘米。傳說是唐代古井。
月峰寺古井(唐井)
月峰院(寺)
月峰院(寺)千年佛井
月峰院(寺)千年佛井近景圖
《重刊興化府志》卷之五十四載:“月峰院,在廣化寺東北隅絕頂。唐建,久廢。國朝成化初(1465),僧文達重建殿堂樓閣。及遷都綱,復建山門。南望有郁蔥佳趣。現在官、民田、地、山共一十六頃九十三畝二分,歲征糧米八十九石六斗四升一合。”
月峰院(寺),位于鳳凰山街道的鳳凰山麓(別稱南山),始建于唐代,是廣化寺十院之一。2021年3月,被列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留存一口唐井,宋代井圍(圈)外直徑70厘米,厚12厘米。
延壽村徐井(唐井)
延壽村徐井(唐井)
《重刊興化府志》卷之七載:“徐井,在拱辰門外延壽橋西,其井八角,相傳徐鐸尚書家井,謂僧涅槃所鑿。”
清康熙版《興化府莆田縣志》卷一載:“徐井在延壽橋西,其井八角,內橫截一石,左濁右清。相傳徐尚書鐸家井。”
城廂區龍橋街道延壽村內存有一口唐井“徐井”。相傳唐乾符四年(877),僧涅槃為徐寅(官秘書省正字)所鑿。徐寅裔孫徐鐸(1051—1105)高中北宋熙寧九年(1076)丙辰科狀元,官至吏部尚書。
徐井井口呈方形,用20塊梯狀面石砌成。井圍圓形,外徑110厘米,內徑89厘米。井內用塊石分隔成二格,左濁右清。2003年,徐氏后裔徐建功等人出資修復狀元井,得到延壽村黃祖緒老師等有識之士的大力支持,修繕一新。2004年12月,狀元井被列為城廂區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月10日立碑保護。
龜山寺龜泉井(唐井)
龜泉井碑
龜泉井
城廂區華亭龜山寺存有一口唐井,是唐代無了祖師(?—867)開鑿的“龜泉井”。1999年立一通石碑,上刻文字:“挖掘于唐代,無了祖師建寺前。后稱‘唐井’,傳奇勝跡甚多。‘大旱十年,唐井不乾,洪水為殃,唐井不漲。紫山染色,褐不見底。無了開山,井底吐杉。’”落款:“龜山福清寺常住立,荔譜后裔渡橋舟敬書,己卯年(1999)仲秋”。
龍德井
龍德井
龍德井碑
龍德井位于鳳凰山街道龍德井社區后亭路龍德井街173號右邊。1984年,龍德井被列為城廂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立碑保護。碑文錄下:“龍德井位于南門社區龍德井居委會,又稱梅井,石井。井圍圓形,徑1米。井圍底的井口兩邊鋪上兩塊石板,井旁豎一石碑,上刻‘寶澗莊’,落款‘道光元年(1821)春立’,近代重修時,在原圓形井圍上另加八角井圍。保護范圍:以井為中心四周各向外延伸5米。”
1984年,城廂區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古井。2000年,龍德井社區居委會再次重修古井,對古井進行清淤、重砌內壁、修補過濾層時在井底發現了兩條長約1.5米的石龍,古井修建完成后又將石龍安放回井底原位。龍德井的水深只有四五米,但水源卻異常充沛。井水抽干往往幾個小時又會滿溢開來,故重修時在離井口約1米處增加了排水孔,控制井水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