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24日,莆陽福道(鳳凰段)開通儀式在天馬廣場舉行。莆陽福道(鳳凰段)的開通,不僅為市民提供休閑健身、覽城觀景好去處,更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讓市民切實感受到幸福就在身邊。
莆陽福道(鳳凰段)北起東圳水庫,南至木蘭陂,總長約35公里,是全市首條環城福道和環城生態綠廊示范段,是莆田文脈上的源頭重地,也是生態屏障上的攬城風景線。該項目總投資12.6億元,通過對原有東圳綠道、鳳凰山沿渠景觀帶進行提升改造,并在主道建設架空棧橋連接周邊山體,將城區西部面城的九龍山、鳳凰山、天馬山連成一體,串聯起木蘭春漲、鐘潭噌響、石室藏煙等景區景點,打造“一脈”“一網”“三谷十景”(“一脈”即18公里的無障礙主線;“一網”即17公里如網狀滲透進城市空間的連接線;“三谷”即利用沿途風景較為生態的霞飛瀑布山谷、智泉珠瀑山谷、東圳壩下山谷分別打造的以植物為主題的風鈴谷、木蘭谷、桃花谷;“十景”即包括鐘潭噌響、智泉珠瀑、木蘭春漲、霞飛響泉、南湖晨鐘、智動飛揚、月見繽紛、天馬漫舞、老葉鄉愁、東圳懷恩等莆田二十四景景點在內的10處景觀點),全面構筑和完善“一環、三橫、三縱”莆陽福道網絡體系,基本實現“500米見園、300米見綠”“5分鐘進綠道”,把“生態紅利”真正轉化為“宜居指數”。
一頭連接城市,一頭連接自然。家住東圳路的市民陳先生,最近經常和老伴帶著兩個孫子漫步“莆陽福道”,“我每天都會來福道散步,不僅可以欣賞到莆田城市美景,還能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這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據悉,莆陽福道(鳳凰段)沿線橫跨莆田市多個自然及歷史人文景觀。比如歷史人文景觀有2個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千年木蘭陂、千年古剎廣化寺里面的釋迦文佛塔,莆田人民最大飲用水缸——東圳水庫(最高庫容量4.35億立方米)。自然景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天馬山。特別是沿線還包含了莆田24景中的6景(北瀨飛泉、智泉珠瀑、石寺藏煙、南山松柏、鐘潭噌響、木蘭春漲等)。沿線還植入多種形態的旅游業態,值得一提的是老葉樹文創村,其位置雖位于市中心周邊,但空間地形鬧中取靜,是一處難得的城市近郊靜謐空間,休閑度假勝地,有世外桃源的感覺。來自湖南的黃女士,花了2個多小時,走了福道,在朋友圈跟她的朋友們推薦“莆陽福道”:“來莆田旅游,發現了這一條寶藏健康游的路線,不僅感受‘環山漫步空中瞰城’,還可以欣賞莆田著名的美景。”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