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5日至10日,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相繼召開。來自致公黨莆田市委會的13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胸懷大局、肩負使命,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高度的責任感,充分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廣泛凝聚共識,彰顯了致力為公、僑海報國的責任擔當和凝心聚力、共同奮進的精神風貌。
會議期間,致公黨市委會提交《關于以僑為橋推進莆臺融合發展的提案》《關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探索我市招商引資新模式的提案》等集體提案10件,個人提案及建議共計15件,內容涉及僑海工作、媽祖文化、木蘭溪綜合治理、用工就業、文旅發展、低空經濟、社區養老、兒科發展等社會民生、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各方面。
在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市政協常委、致公黨市委會副主委郭立紅代表致公黨莆田市委會作《用心用情為僑服務 推動莆僑雙向奔赴》的大會發言。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市政府工作報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等,聚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大會發言、小組討論、交流互動等多種方式,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
此外,東南網等媒體對郭立紅、蔡立群、余鴻俠等進行了采訪報道,其中電視臺“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欄目對李金水進行了專題報道,宣傳了致公黨黨內代表、委員的履職成果、履職感悟,展現了莆田致公黨黨員的良好形象。部分代表委員建議:
林國英委員說,大學是一個城市的名片,莆田學院收歸省管,市委市政府、市直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應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幫助莆田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加快推進莆田學院新校區東區建設。
胡曉英委員建議,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中要加強鄉村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轉機制,鼓勵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通過土地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合作方式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建立農村閑置宅基地的退出機制,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喻加佳委員說,伴隨出生人口減少以及學齡人口持續向城鎮集中,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撤點并校是必然趨勢。當前,農村撤點并校阻力較大,建議進一步科學優化城鄉學校布局規劃,在解決學生交通、食宿、午休等基本條件基礎上,穩妥撤并鄉村“小、散、弱”學校,提升教育質量。
黃瓊委員建議,政府應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提升我市農業競爭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大力推廣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建設;積極推廣生態農業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鄧伯元委員說,邀請更多的省內外文化藝術名家參加政協美術寫生采風活動,彰顯以文聚力、以文化人的履職魅力,以“書香政協”助推“書香社會”,助力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建設。
下一步,致公黨市委會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全市“兩會”精神,團結帶領全市致公黨黨員,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牢記初心使命,發揮“僑海”特色優勢,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為奮勇爭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莆田實踐貢獻致公智慧和力量。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蔡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