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模式,豐富多元服務。“1+2+3+N”服務體系成為民政服務站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進器。這一創新工作法其中“1”是發揮黨建引領和凝聚作用,奠定基層治理根基;“2”是2個科類社工有機配合,以公共服務為支撐、以“三社聯動”為依托;“3”是按照“一年覆蓋、兩年規范、三年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基層綜合性民生服務平臺,建立聯動機制,協調多部門共同參與,整合社會資源,有效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有機聯動,全區7個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已實現100%覆蓋;“N”是擦亮“N”個品牌,以實現群體、家庭、社會的多重效益為目標,在做優養老服務、做精婦女兒童服務、關愛特殊群體等關鍵領域精心構建平臺,用心打造“服務菜單”和“資源清單”,構建起覆蓋廣泛的社區特殊困難居民“關愛圈”。
二、雙線融合,提供精準服務。各鎮街民政服務站人員身兼“行政陣線”與“專業陣線”雙重角色,既做政府的“好助手”,又做群眾的“暖心人”。通過聚焦轄區特殊困難群體的需求,多次開展走訪調研活動,主動深入到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觀察、拉家常了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和實際需求,與困難群眾交心交融“雙向奔赴”。對收集的“需求清單”認真梳理,按照信息詳情、服務需求、已提供服務內容以及困難狀況等,建立起“一人一檔”的數據庫,全面掌握當地資源分布和服務對象的情況,進而構建起特殊困難群體動態服務體系。針對特殊困難群體,民政服務站人員做到精準識別需求、有效回應需求,精心設計專業化服務方案,充分調動多元力量,實現“物質+服務+精神+能力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的個案救助,完成了從“政策找人”到“人找政策”的重大轉變。靈川鎮的“用‘心’相授生活觀 以‘愛’鋪起成才路”夏令營;東海鎮“三融三共”激活老區村微治理、老年群體關愛活動;霞林街道結合傳統節日開展非遺親子活動、居民互鄰市集等系列活動累計26場次,深受居民好評和熱烈參與。
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服務。各街道民政服務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地域特色,打造出滿足差異化需求的服務項目,形成了“一街一品牌”的獨特風貌。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實踐與探索,各鎮街民政服務站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華亭鎮民政服務站、霞林街道民政服務站榮獲省級“五星級”評定,其余5個民政服務站分別獲得市級“三星級”榮譽。華亭鎮民政服務站的《議事協商下社區治理增效能》案例在2024年“匯聚社工力量 服務美好生活”社工周主題宣傳中榮獲優秀案例榮譽;霞林街道民政服務站更是先后接待了莆田市民政局、城廂區政府、區政協等領導委員的調研指導,同時與泉州市民政局組織的社工機構等交流,成為分享經驗、展示成果的重要窗口。(沈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