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發立潮頭,奮楫篤行譜新篇。時間,見證奮斗的故事,記錄發展的足跡。
2024年是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辦學二十周年,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聚焦“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奮斗目標,凝心聚力、真抓實干,持續強化內涵品質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用智慧和汗水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磅礴力量,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年來,學院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全國首批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全國首批健康學校、全國高校首個“新時代雷鋒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校園、全國首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教育部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SGAVE)首批試點院校,省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
市委書記付朝陽為湄職院師生上思政課。
市長戴龍成到湄職院調研師生食堂情況。
學院黨委書記柯金國、院長許冬紅開展面對面活動引導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學院黨委書記柯金國、院長許冬紅為心理學實踐教學基地揭牌。
助力畢業生就業,“歡迎大家留莆工作”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新年上班首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第一場會議就是聚焦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總結2024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情況,部署2025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一步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質增效。會上,該學院自動化工程系、學前教育系、建筑工程系有關人員作就業創業工作經驗分享,學院黨委書記柯金國、院長許冬紅等領導為受表彰的2024屆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頒獎。
一直以來,學院始終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積極訪企拓崗,持續為畢業生提供精準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助力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連日來,學院各系紛紛舉行2025屆畢業生就業實習雙選會。柯金國、許冬紅必到雙選會現場,向招聘企業了解需求、詢問待遇、推薦學子;與準畢業生們互動交流,現場為學生加油打氣,呼吁廣大畢業生留在莆田工作,莆田13條產業鏈必將是學子們實現人生夢想的重要舞臺。而現場開展的“書記面對面”“院長面對面”活動人氣尤為火爆,吸引許多同學前來咨詢。柯金國、許冬紅勉勵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觀,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先就業再擇業”“歡迎大家留在莆田工作”,保持樂觀積極心態,明確目標,把握機會,爭取早日找到滿意的工作。
2024年,學院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臺,促進校企供需對接與覆蓋,提高專業對口與人崗適配。多渠道、全方位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書記院長帶頭訪企拓崗,先后走訪福建省威諾數控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林茶業有限公司、青春之家(福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黃金碼頭珠寶集團有限公司、方家鋪子(莆田)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荔城跨境電商產業園、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天天向上智能供應鏈有限公司以及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荔城跨境電商產業園等200余家企事業單位,開拓崗位1000多個。學院舉辦各類招聘會76場,推送就業信息3000余次,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4萬余個。同時,大力宣傳基層就業政策,引導、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一線就業。截至目前,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就業畢業生占70%,報名“三支一扶”計劃、報名服務欠發達地區近400人,落實“兩征兩退”征兵改革要求,提高畢業生入伍比例,2024屆畢業生應征入伍150多人。此外,學院還幫扶兜底重點群體就業,建立工作臺賬,實行“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補助金、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共計160萬元左右。
2025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已開始,學院各部門各院系積極應對當下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提前謀劃、精準施策,用心用情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記在心里,扛在肩上”,多出硬招、實招,實現突圍、逆襲,全力推動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為畢業生的未來、學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注重能力再提升,社會服務持續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學生發展”。這是學院始終堅持的辦學理念。
一年來,學院堅持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強內涵建設,推進特色創新,辦學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逐步提升。從學院畢業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為各行業的業務技術骨干,贏得了良好社會聲譽。同時,學院在招生、教育教學、就業、創新創業等方面,獲得了學生、家長、企業的高度認同。2024年,學院承辦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并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和三等獎4項;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1銀1銅;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1項,位列全省第6名,并獲團體優勝獎;第十三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2金1銀1銅,其中《微生物菌群“魔法”去污劑——食品廢水技術處理先行者》項目代表福建省入圍全國決賽終評,并獲得全國銀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產教融合持續深化。學院與荔城跨境電商數字產業園、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莆田市湄洲島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等12家企事業單位開展人才共育、實習實訓、社會培訓、共建實訓基地等方面合作;持續推進安博軟件學院、驃騎數字媒體、兆豐皮藝產業學院3個省級產業學院建設,牽頭成立莆田市鞋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莆田市鞋服產教聯合體”獲批福建省第二批市域產教聯合體;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福建黃金碼頭珠寶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全國金銀珠寶工藝與商貿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入選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SGAVE)、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游學基地(首批)、莆田鞋業數字化職業教育聯盟。
開放辦學步伐加快。學院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出臺《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化品牌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5年》,新增印度尼西亞三寶壟科技與商業學院、泰國博仁大學等3家海外合作單位,與泰國格樂大學開展“非遺傳承潤匠心·中文+職業技能”體驗活動,入選福建省首批海絲學院;承辦海峽兩岸師生媽祖文化研習夏令營,積極申報港澳臺學生國情教育、福建省閩臺融合實習實訓基地等項目,“國際中文+傳統雕刻技藝非遺”研修營入選2025年福建省教育對外開放精品項目。
社會服務多點開花。學院積極搭建政校行企多元合作平臺,持續開展學歷繼續教育及社會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學歷教育活動,現有函授在校生、專本銜接自學考試在籍生2020人;面向行業企業、城鄉勞動者、在校生等開展線上線下的培訓19662人次,職業技能和專項能力鑒定3308人次;開展社區教育活動30多場,受眾群體2000多人次;積極拓展社會實踐服務平臺,依托學院“一系一品”工程培育志愿服務品牌10個,2個志愿服務團隊獲全國“優秀團隊”稱號,“幸福河湖,青年接力——三色河小禹保護木蘭溪志愿服務項目”獲第七屆全國節水護水志愿服務暨水利公益宣傳教育專項賽評選二等獎。
育人彰顯新成效,“五育并舉”齊頭并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幾年,學院秉承“學為成人”校訓,緊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思路,充分挖掘包括媽祖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在“五育并舉”育人路徑的實踐中作出大膽探索,助力每位學生實現自身價值、成就精彩人生,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以“德”為首,志愿者每年服務時長30萬小時以上,年無償獻血總量突破30萬毫升;以“智”為要,師生競賽獲獎國家級30多項,省級競賽獲獎200多項;以“體”為基,開展自救互救知識宣傳與技能培訓2萬余人次,大一學生陽光跑450000公里以上,2024年,在福建省大學生武術聯賽中獲2金6銀1銅,在學院第二十屆田徑運動會上1名學生打破女子3000米紀錄;以“美”為魂,每年舉辦大型文化匯演10多場,莆仙非遺大師進課堂等湄園講堂數十場,莆仙戲劇傳習社等社團活動近1000場;以“勞”為本,每年開展專題培訓30余場次,常態化垃圾分類60余場次,回收分類資源近20萬噸。
學院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方案,持續完善“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體系,推進大中小一體化思政教育工作,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聯合全市各中職校開展教學研討、教學觀摩、集體備課等活動10余場次,榮獲福建省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交流展示活動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第七屆福建省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二等獎1項。
歲序更迭,再啟華章。當前,莆田正加快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一五二三四”各項工作全面鋪開,實現閩中崛起、邁向高山之巔大勢已至。學院牢牢抓住這大好發展時機,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深耕特色品牌,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拓展校地合作,爭創“雙高校”,“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