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城廂區民政局秉持著“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理念,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為困難群眾撐起了堅實的生活保障傘。在保障民生的道路上,社會救助工作如同溫暖的燈火,照亮了無數困難家庭前行的路。
扛穩責任勇作為,兜實民生暖人心
2024年2月份,靈川鎮榜頭村吳某和妻子因兒子突發疾病過世,兩人年老無收入,且吳某患有肝囊腫及Ⅱ型糖尿病,家中只有一個孫子16歲,在讀高中,該戶因房子裝修高檔不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區民政局及靈川鎮民政辦在了解該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后,組織干部再次入戶并通過鄰里訪問得知該房屋是在吳某的兒子去世前幾年裝修的,現因家庭無勞動力而陷入生活困境。靈川鎮民政辦隨即啟動“一事一議”工作機制進行綜合研判后,決定將該家庭納入城鄉低保保障范圍,有效緩解了該家庭的基本生活壓力。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社會救助工作的改革發展,就是要從細微處著手,以精準識別為小切口,推動整個社會救助工作體系的優化升級,讓困難群眾的生活更有保障,讓社會發展更有溫度。

針對臺風暴雨季群眾受災遇困風險增大的情況,區民政局強化與應急管理部門的協同配合,組織力量摸排困難群眾受災情況,做好特殊困難群體巡視探訪和關愛保護工作。各成員單位強化部門責任,形成工作合力,用心、用情、用力兜住、兜準、兜牢底線,做好保障民生的“服務員”。在今年9月份,常太鎮長基村的低保對象洪某長期患有精神疾病,失去了就業能力,日常生活難以自理,本就艱難的生活因臺風暴雨的侵襲而愈發窘迫,房屋漏雨并產生墻體裂縫,居住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村協管員在了解到其家庭遭遇后第一時間為其申請急難型臨時救助,幫助他修繕房屋,暫渡難關。
區民政局主要承擔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的前線,堅持黨建引領,第一時間回應困難群眾訴求。2024年以來,新增低保對象405人,特困人員26人,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669人次。
細抓監測準認定,力保應援無盲區
在2024年10月份因病致貧患者滾動監測名單主動摸排過程中,華亭鎮民政辦工作人員發現,興沙村村民陳某有一筆6萬余元的自費醫療支出,鎮、村民政干部立即展開入戶核查,發現陳某因突患白血病,入院治療,故產生高額的醫療支出使其家庭陷入困境。華亭鎮民政辦工作人員立即向陳某宣傳社會救助政策并為其申請支出型臨時救助和城鄉低保。11月份,陳某因病按照程序納入城鄉低保保障范圍,享受70%的醫療報銷比例。低收入家庭在面對高額醫療費用時,政府給予比普通群眾更高的報銷比例,讓他們肩頭的負擔能大幅減輕。讓患病的家庭成員能安心治病,不必再為費用而憂心忡忡。此次暖心救助,充分體現了“大數據預警+鐵腳板摸排”的防“漏?!弊饔谩?/span>

為保障低收入人口認定公平公正,精準有效幫扶困難群眾。2024年5月,城廂區民政局對在冊低收入社會救助對象開展年度復核工作;7月份,對全區特困在保人員進行護理等級重新評估。民政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復核評定工作。一方面,進行入戶走訪,深入每一戶困難群眾,與家庭成員面對面交流,實地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查看家庭實際生活條件,傾聽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比對等方式,詳細了解家庭成員的就業收入情況,家庭存款及資產狀況。通過復核,我們能夠不斷優化低保工作,提高保障水平,讓每一分救助資金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使有限的資源能夠幫助到更多真正需要的人,從而確保社會救助工作的公平與公正。

細尋切口破難題,巧撬變革開新局
城廂區轄區內有數個工業園區,外來務工眾多,城廂區民政局在2024年10月份的日常下鄉入戶排查了解到,有一戶租住在下黃社區的江西籍群眾家里的一位8歲孩子夏某,因突發髖關節嚴重疼痛前往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福建省兒童醫院住院治療。了解該戶家庭情況后,民政工作人員立即會同城廂區霞林街道辦事處的民政干部,為該家庭申請了“急難型臨時救助”,嚴格遵守“直接受理、直接審批、先行救助、補辦手續”的救急難程序進行辦理,為該戶發放急難型臨時救助金5000元,有效緩解了群眾的燃眉之急,充分發揮了臨時救助“救急難”效能,讓臨時遇困的外來人口得到及時精準幫扶。
城廂區優化“現時現地”外來人口臨時救助政策,重點依據外來人口遭遇困難時的實際生活狀況和在實際居住地的家庭情況進行分類救助,提供包括現金援助、物資支持、服務提供以及轉介等在內的綜合救助幫扶。

城廂區民政局副局長陳軍峰表示,這一年,社會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然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社會救助工作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和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高服務水平,讓更多困難群眾受益,為更多家庭帶來溫暖和希望。(鄒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