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2月15日,在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移民管理警察的監護下,運載5萬多根原木的巴拿馬籍“桑迪灣”輪,正靠泊在秀嶼港口6號泊位緊張卸載貨物。
秀嶼港區是目前國內最大、進口原木加工設備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進口原木集散地之一。“這批原木從加拿大克柔佛頓港運來,13日入境,貨物約有31400噸。”正在現場監護的莆田邊檢站執勤二隊陳鋒介紹,“船期緊、作業久、堆放難”,是制約原木快速入境的三大難題。為使原木巨輪能夠快速進港卸載,他們引導船方通過“單一窗口”電子平臺申辦邊檢手續,全天候辦理國際航行船舶預檢、入出境手續、上下外輪許可和搭靠外輪許可等邊檢業務,極大地提高通關效率,實現外輪到港候檢“零等待”。
以“智”賦能,快速通關。今年來,莆田邊檢站創新試行“單專用通道模式”,通過智能識別和記錄上下梯口人員,所轄限定區域上下輪人員智能采集數據覆蓋率達100%,實現了船舶從入港預報備到實際離港的全時段監管,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據莆田秀嶼港口有限公司統計,今年來已完成原木進口卸船量69.86萬噸,同比增長171.51%。(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志 林孟 謝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