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民
上小學時,我老怕被老師提問。可偏偏被提問最多的,還是我。那個時候我很傻,上課時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黑板。有一次,老師看著我,用手指做了個勾的姿勢,我不知何意,也對著老師,把手指頭勾起來,惹得全班大笑。老師只好苦笑著說:“站起來,回答問題。”我環顧左右,戰戰兢兢地站了起來,不知所云地扒拉了一通,然后就去找地縫鉆進去。
后來慢慢長大了,才有了對問題感興趣。父親給我買了一整套的《十萬個為什么》,我從此在心里裝下了一萬個問題。初中物理課,我問老師:“電為什么會擊死人?”老師說,就是因為觸電。我沒有繼續問下去,趕緊回去翻《十萬個為什么》。
必須承認,當時我在鄉下接受的基礎教育是有欠缺的,至少,學校沒有培養我們“提問題”的習慣。比較一下,一個猶太家長,每天都會這樣問放學回來的孩子:“你今天問了什么問題?”而我們的家長卻總是這樣問孩子:“你今天學了什么?”這就是差距。
南京大學潘知常教授在訪問劍橋大學時,了解到該校的一些有意思的面試題,比如:“如果你明天醒來,發現你是一只螞蟻,你會怎么做?”“你相信花園的盡頭,存在仙女么?”“你怎么能確定月亮不是奶酪做的?”“如果我是一只喜鵲,你會怎么辦?”
這些問題在我們中國,大概率是不可能出的。因為我們的命題只強調答案,比如大明王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康熙皇帝是哪一年生的?而西方恰恰相反,他們是強調問題的。
在一次面試中,有這樣的題目:黃花崗起義誰打響了第一聲?有三個選項:孫中山、宋教仁、黃興。大家都說:當然是黃興打響了第一槍。接下來第二道題是:黃花崗起義誰打響了第二槍?那就不敢說黃興了,只能在孫中山和宋教仁之間選擇。誰知道緊接著第三道題是:黃花崗起義誰打響了第三槍?大家更不敢說黃興了,依然在孫中山和宋教仁之間選擇。最后公布的正確答案是:黃興同學一個人開了三槍。這樣的考試題,究竟有什么用?
為什么中國只強調答案,西方則強調問題呢?這就涉及到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問題了。潘知常教授認為,如果說學生是一條魚,那么有兩種模式:一是“賣魚”模式,就是把學生當作“小鎮做題家”,向他們提供答案,這是提供“知識”,而知識是不包含眼光和視野的;二是“養魚”模式,就是教學生以智慧,讓他們有眼光和視野。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是“魚和市場”的關系,而是“魚和水”的關系。我們要做“養魚”的人,而不是做“賣魚”的人。
我曾經在為家鄉母校中學生做的一次講座中提到:問題永遠比答案重要,智慧永遠比知識重要,情商永遠比智商重要。因為在我看來,一個人的一生,至少必須學會兩樣東西:一是經歷痛苦;二是會提問題。1920年代,維特根斯坦放棄哲學研究到奧地利的一所鄉村小學去教書,就是想以教學的痛苦克服他思考哲學的痛苦。有人認為他的成功乃是“因為他的痛苦”。痛苦的確造就了維特根斯坦的所有能力,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善于提問題,因為所有的答案都藏在問題里:想要答案,就得會“提問”。
數年前,我到波蘭作了一次學術考察,在克拉科夫市看到一群中學生在老皇宮前參觀,有人告訴我那是在上歷史課。他們不用教材,直接進行現場教學,學生可以現場提問題,老師現場解答。我想,這樣的上課方式不就是摒棄了課本里那些“無趣的部分”么?
“無趣的部分”是曹原提出來的。世界權威科學雜志——英國《自然》雜志遴選2018年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人物時,中國95后學者、22歲的曹原,以對石墨烯超導研究獲得重大發現,登上《自然》年度人物榜首。
曹原青少年時期異于常人,18歲就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先后發表了兩篇關于原子厚度碳片層奇異行為的論文,開啟了物理學一個全新領域。曹原承認自己的情況有別于常人,但他說自己并不特殊,他也是用了四年時間讀完大學本科。不過,他說出了一句令人驚嘆的話:“我只是跳過了中學里一些無趣的部分。”
曹原的所有興趣在于不斷動手,不斷“試錯”,這是他覺得“有趣”的部分。那么,什么是“無趣的部分”呢?曹原沒有明說,但從他的奇特思維模式中,可以看出我們現在的中學里那些“無趣的部分”,就是無法“試錯”、無法去做“不確定性”的東西。
在應試教育里,我們為什么不能跳過那些“無趣的部分”呢?思維一旦固化,就提不出“問題”來,也就談不上創造性,更談不上審美和審智。
善于“提問”,是一種能力。新制度經濟學和法律經濟學奠基人科斯,有一次在伯克利大學做講座時,有同學向他提了個問題:“怎樣才能提出一個好問題?”科斯素以會提問題而著稱于世。那么,科斯是怎么回答呢?他用手指了指地面——遍地是黃金,只要你向下看,不要總是把眼睛盯著黑板和書本,盯著別人已經告訴過的東西,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
其實,現實中的許多問題都在我們的鼻尖下面,你能夠去發現它們么?鄉下一個九歲的放牛娃,過著單調而窘迫的生活。有一天,他一邊放牛,一邊在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寫了三行字:“太陽升起來了,太陽落下去了,我什么時候才能變好呢?”——這就是他的問題,是落在地上的問題,是他對生活的追問。
當比爾·蓋茨每天抱著那套《腦洞問答三部曲》時,他是不是也想到愛因斯坦說過的那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呢?
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