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文/圖
第一堂大門坦
灝善書“西源”石額
2024年11月13日上午,朋友劉偉杰和戴劍華來到荔城區梅峰社區西湖小區北西湖路39弄9號的第一堂,發現圍墻內有一塊清代興化府知府灝善手書石額,被堆放的雜物遮蓋,只看到落款。劉偉杰約我到此,我們一起搬開雜物,丈量石額尺寸并拍照,石額正中刻隸書“西源”兩大字,上款“乾隆十二年(1747)桂秋重浚”,下款“長白灝善書”。石額長116.5厘米,寬50厘米,保存完整。
我查閱清乾隆二十三年版《興化府莆田縣志》卷一摘錄:“乾隆十二年,知府灝善舉邑人知縣程大僖,重浚觀前一帶河道,以通舟楫。橋上翼以石欄,撤去市販各篷廠。猶恐日久玩生,勒碑永禁,毋俾雜沓中衢,障蔽湖光。復建中堰兩碑亭,并修諸堰之廢壞者。隨疏西關水源,大書‘西源’二字,雋(鐫)于石匾。”
此本《興化府莆田縣志》卷七載:“灝善,正黃旗(人)。乾隆十二年由貢生知。精明渾厚,不事摘伏,吏莫能奸,民莫敢欺。筑堤浚湖,功幾媲美蒙泉(岳正);而嚴除賣會惡習,尤足正人心而挽頹俗。去之日,扳轅臥轍者相望于道,懇留其一舄為遺愛。祀之岳公祠,以伸崇報。現任刑部員外郎。”
此塊石額距今已有277年歷史,對研究清代興化府知府灝善為民辦實事、疏浚莆城內西關水源,并書“西源”石額以紀之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