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凡
如果說壺山蘭水便是我美麗莆田,那么,水在莆田就是一鴻篇巨制的浩瀚文章。如同生長在草原上的人性格顯得更加曠達,生長在西域沙漠中的人顯得更加瘦勁,生長在南方水鄉(xiāng)的人,更顯得脾性謙和,情懷溫潤,皮膚也比較潤澤,這與水的生養(yǎng)密切相關。因此,大自然中,千山萬水,鳥語花香,愛水之心常有。曾在林清玄的散文《如水》中替自己找到一個鐘愛水的理由。
二戰(zhàn)時期,一位叫黑田孝高的日本將軍寫了“水五則”:一、自己活動,并能推動別人,是水;二、經(jīng)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三、遇到障礙物時,能發(fā)揮百倍力量的,是水;四、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的,是水;五、汪洋大海,能蒸發(fā)為云,變?yōu)橛辍⒀蚧鵀殪F,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無論其如何變化,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水五則”生動傳神地概括了大自然中水的本性、靈性,甚至達到超神入化的境界。當然,水的品質(zhì)遠不止于如此,水的清甜、純凈、鮮活、靈動、率真、幽趣、精神、恬淡、熱烈、深沉,不一而足,因而顯得特別活潑可愛。大自然離不開水源,渴了需飲水,米下鍋要加水,家居里擦拭得透澈清涼的明窗凈幾,還有那言笑聲清脆爽朗的浣洗女,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畫面中總有水的影子。水是生活中瑣碎平凡的組成部分,水就是這樣纏繞著我們的生活,鑒于此,我們喜歡水的情感也不需要再找更多更冠冕的理由,因為生活本身也如水一樣,都是那么樸實。
詩眼望水,哲心悟水,那是一番別樣的美景啊!看,當水與風在一起,輕風吹拂,翩翩共舞,水面輕柔地搖蕩,波心顫顫巍巍,龍卷風襲來,波濤怒號,澎湃洶涌,氣勢壯觀。水與魚在一起,嬉水游魚靈動、活潑,惹得一池漣漪;水與花在一起,花朵感受到滋潤,倍加鮮艷嬌美,落在綠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調(diào)皮地滾動著,像一顆珍珠,滾落地上,灑出無數(shù)粒水珠;水與松竹在一起,總是形成別趣,“水自竹邊流出冷”,溪邊的松風竹影,總是給人別樣的沁涼,陶冶性情;水與山在一起,“山橫雨色卷浮嵐”,山更蔭蔽、清幽、迷蒙,空山新雨后,一碧如洗,一派青翠,青山不墨千秋畫——山因為水而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水與人在一起,夏天掬水,氤氳著清涼,冬天溫泉,泡去一身疲乏,生命被滋養(yǎng),心境被洗滌,境界被升華……君子隱士,無不喜水、樂水,擇水而居,傾聽絲竹之悅耳,觀賞落花流水之忘我。
莆田原是一片蒲草澤國,經(jīng)常飽受暴雨、洪水肆虐。經(jīng)過成百上千年的筑陂圍堰,改變了水最初的蠻荒。從此,是一條條灌溉的渠,一條條溫馴的河溝,既開墾種植水稻,稻香育人,又形成一派別致的水利風光。遠處的山峰綿延,近處的流水依偎,一大片南北洋平原,被勤勞的鄉(xiāng)親耕墾得齊齊整整,再栽種上四季瓜果蔬菜,風掠過一望無垠的綠意,悠遠而彎曲的流水,寧靜而又清新的鄉(xiāng)村田野環(huán)境,徜徉在晨曦里,在岸邊閑庭信步,細細品味沉淀后的一股清意味,恍然就獲得一身輕松的感覺。走在興化大地,可以傾聽清澗叮咚之曲,落雨滴梧桐,空潭之噌響,可以觀賞長虹臥波,潮漲潮落,一首首曲折高低旋律的大自然樂章,感受水的張力與氣韻,流水無弦萬古琴,一支支水流更像一把把獨奏的細膩的小樂器,風光賞之不盡。
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zhì);法,是工作中不能偏離的準則。因為喜歡,也因為思考,常常將水與法放在一起比對“基因”。老話常說,一碗水端平。一碗水端平,這是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公平正義觀。或者說,公平正義的通俗化說法。一碗水端平,讓高深莫測的法律充滿更多的生活氣息。水與法的濃情蜜意,如膠似漆,比如說,上善若水,清正唯法。水無色,法無情。水清了,才能映照萬物;法律嚴明了,才能惠及民生。水不平則鳴,法公平則民怨息了。如果說莆田人民的筑陂圍堰,改變了洪水的蠻荒,讓水變得溫馴,造福了一方百姓,那么,法所應擔當?shù)模彩且环N疏引。水的閘口,水的河床,便是像在把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大門敞開,把法律的河床開辟得更加寬闊,讓法律的生命流動更加通暢。渴時一碗水,救急潤人,清甜無比。當事人訴求法律,猶如給渴時的當事人遞過去一碗水。這碗“水”,是潤了當事人的渴?是甜了當事人的心?存乎執(zhí)法者一心。
從灋到法,世事變遷,其造字依然留存著三點水,法度平如水,可見,法的公平中涵括了水的法則;某種意義上,法與水具有相通的品質(zhì)。一碗水怎么端平,是基層執(zhí)法人直面的課題。執(zhí)法猶如用清澈的水去擦拭干凈天平,似水柔情對待每一位當事人,法律的底色才會更加清亮透明,法律的聲音才會更加錚錚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