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要把準定位,建好協商平臺,匯聚各方智慧;選準角度,把握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重點;找準問題,深入分析制約發展的困難和不足;提準思路,發揮政協優勢為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日前,涵江區政協主席鄒荔平主持召開“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專題協商會,表示要把省、市、區三級政協聯動民主監督的養老專題抓準抓實,抓出成效。
區政府副區長林梓雄,區政協副主席王錦華、蔡莉莉、李黎陽等參加會議。
“充分發揮政府在養老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充分激發各方積極性共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充分挖掘潛力發展銀發經濟市場,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快專業隊伍建設?!崩罾桕栕鲗n}調研情況介紹。
“持續提升已建成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細節、服務技能、服務意識和運營水平。增加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和補貼,提升一線服務人員的專業服務水平。”
“將養老事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創新金融扶持,依法依規嚴厲打擊惡意炒作養老事件的違法行為?!?/span>
“整合醫療資源,建立‘養老機構+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加強專業人才培訓,開辟醫養結合綠色通道,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老人健康檔案、醫療記錄等信息在養老院與醫院之間的共享,并實時監測老人健康狀況,及時反饋和及時處理?!?/span>
“精細化養老服務需求,分頤養老人和活力老人的差別化需求,做好老人入院前評估和區分提供服務的場地。精準化養老服務供給,滿足不同經濟能力的老人及家庭需求?!?/span>
協商會上,專業從業人員、養老機構負責人、醫院管理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區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主題,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林梓雄表示,區政府將認真吸納協商會的意見建議,專題研究落實措施,把政協的金點子切實轉化為政府的真行動。
鏈接>>>
在涵江區政協“推進我區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專題協商會上,區政協委員、相關從業人員及有關方面展開熱烈討論,深入交流,共商發展之策,提出許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廈門智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福州大區總經理阮函芳建議,增加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和補貼,提升一線服務人員的專業服務水平,穩定專業養老從業人員隊伍;持續提升已建成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細節、服務技能、服務意識和運營水平,解決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政府購買服務要增加家庭養老床位方面的預算,把準以適老化+智能化+上門護理服務為重點的家床服務,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扶持一些養老服務改革創新試點項目;加大對養老服務企業市場化的支持力度,開展市場的培育和政府引導,轉變老年人的消費觀念。
區政協常委、江口幸福養老院董事長陳章粦建議,將養老事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大力度培育養老產業,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發展養老建設項目開展;加大資金投入,創新金融扶持,加快補齊養老服務民生不足;強化要素保障,全力推進和健全醫養結合機制;在環保、財稅、保險、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依法依規嚴厲打擊歪曲事實,惡意炒作養老事件等違法行為;激活養老市場,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作為未來涵江區養老的四大模式,打造養老服務業產業鏈,推動“銀發經濟”發展。
區政協委員、涵江醫院副院長李麗貞建議,要更新養老觀念,開展針對老年人和社會大眾的養老觀念宣傳教育活動,開展養老觀念教育和交流活動;要優化政策支持,統一醫養結合相關政策執行標準,完善醫保支付體系;要提倡老年醫學專科發展,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開設老年醫學科或老年??崎T診;要整合醫療資源,建立起“養老機構+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要加強專業人才培訓,開展包括醫療知識與技能、康復與護理技術、心理健康與溝通技巧、營養與膳食管理培訓等培訓;要開辟醫養結合綠色通道等;要推動醫療資源下沉,通過定期交流與協作、提供專業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支持等,為養老企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區政協委員、莆田華僑醫院副院長鄭建智說建議,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老人健康檔案、醫療記錄等信息在養老院與醫院之間的共享,并實時監測老人健康狀況,及時反饋和及時處理;要強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社會捐贈等,為醫養合作提供充足資金,加大醫保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相關部門協調制定醫保醫養結合支付相關政策;要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醫養的意義和成果,提高社會對合作項目的認知度和支持度;要建好護工團隊建設,針對養老院中服務人員低學歷、高年齡的現象,出臺相關政策留住年輕人員,為養老事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區政協委員、涵江區助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黃梅萍建議,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制定、完善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對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整合現有場地、師資、力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利用好閑置資源發展養老事業。要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結構,精細化養老服務需求,分頤養老人和活力老人的差別化需求,做好老人入院前評估和區分提供服務的場地。精準化養老服務供給,制作養老機構名錄及借助智慧養老平臺精準推廣宣傳,滿足不同經濟能力的老人及家庭需求。要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在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引進養老社工,建立相關老人服務團隊,制定科學的入院評估體系、摸清老人多元精神層面需求及提供心理慰藉,規劃及開展護理人員的督導、培訓、支持、休假、獎勵、提升等。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關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