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忠勇白公祠碑》全景圖
《忠勇白公祠碑》局部圖
莆田市圖書館收藏《明實錄·明世宗實錄》第47冊扉頁
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卷四“白仁”傳條目記載局部圖
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卷四“白金(白仁兒子)”條目記載放大圖
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卷四“白仁”傳條目記載全圖
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卷四“白金(白仁兒子)”條目記載全圖
《明史》第18冊“尹鳳”傳條目記載全圖
《明實錄·明世宗實錄》“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庚申”條目記載全圖
《明實錄·明世宗實錄》“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壬寅”條目記載全圖
白仁是明代興化府興化衛中所千戶(五品武官),剿倭陣亡,詔贈明威將軍(正四品武官)。這位抗倭英烈陣亡之年,最早記載于明萬歷三年(1575)版《興化府志》,然而同一本方志同一卷“官師志”內分別記載白仁陣亡之年,竟然相差十年,孰是孰非呢?
為了辨明正誤,分清是非,我查閱了相關文獻史料。
誤載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二十四年
一說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一月望日,始見于2017年3月海峽書局出版的明萬歷三年(1575)版《興化府志》“白仁”傳條目(第214頁):“白仁,字道顯。故興化衛中所千戶也。少喜奇功,遇事敢任。先時嘉靖二十三年(1544),海寇猝至,仁以巡海大夫姚鳳翔檄,領水軍捕追至連盤四澳,與指揮丁桐并力奮擊,生捕夷酋一十四人。又再歲(嘉靖二十四年,1545),寇登福清,屯??凇H室詤⒁P檄,帥所部兵先嘗賊鋒,仁持槊躍馬,列柵于柳尾為陣,以遲而賊勢銳甚,時與仁軍同遣者各頓兵依險自保,仁刺血矢眾。薄暮風起,賊見仁陣整,未敢侵軼。是夜,仁出巡徼,斬伏聽者四人。遲明,復陣于東岳廟口,方蓐食,而賊猝沖,仁持短兵接戰,殺傷相當。久之,兵寡力困,援者不至,而賊突出于背,以鏦仆之,仁猶空齦麾腕,作死賊狀,頃絕,時十一月望日也。撫按具實以聞,詔贈明威將軍,加秩二級。子孫世襲指揮僉事,仍命有司廟祀,今南城東有忠勇祠云。時舍人檀文貴亦從行間力戰死,分巡、參將交旌其門曰:‘孝義’,以其代父役也?!?/span>
之后,清代康熙四十四年版、乾隆二十三年版《興化府莆田縣志》之武烈傳,林揚祖編纂同治版《莆田縣志稿》之忠義傳,1945年張琴編修《莆田縣志》之忠義傳,皆基本抄錄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之“白仁”傳內容。
2005年2月,方志出版社出版莆籍著名史學家朱維幹的《莆田縣簡志》,在第二十四章·倭禍(上)第183頁里,朱教授對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二十四年,提出異議:“綜上各種記載,……惟莆志(指乾隆版《興化府莆田縣志》)謂仁死于(嘉靖)二十四年,或系(嘉靖)三十四年之誤。”
既然“白仁”傳記載明嘉靖二十四年,倭寇侵掠福清海口,“仁以參將尹鳳檄”,于是我查閱了1974年4月第1版《明史》,其第18冊卷二百十二·列傳第一百·“尹鳳”傳條目(第5625頁)摘錄:“尹鳳,字德輝,南京人?!尉钢信e武科,鄉、會試皆第一。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福建。徙僉浙江都司,進福建參將?!苯又阉饕P(1523—1598),其高中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武舉鄉試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武舉會試第一人。之后歷任軍職。
由此獲悉:時年二十四歲的尹鳳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武舉鄉試第一名,還未入軍職;怎么可能在早一年的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就任參將(正三品武官)呢?還能指揮千戶白仁剿倭呢?所以,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關于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二十四年的記載,實誤,不符合史實。
1994年10月第1版《莆田縣志》第17頁大事記、2017年10月第1版《中國國家人文地理·莆田》第39頁“莆田歷次抗倭作戰”條目、2021年2月第1版《莆田通史》第338頁“莆田軍民抗倭斗爭”一節,皆誤載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二十四年。
史實是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
一說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也始見于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白金(白仁兒子)”條目(第208頁)載:“白金,故副千戶,以父仁(白仁)嘉靖三十四年(1555)勦倭陣亡,加陞二級;金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陞襲。其先韃靼完者帖木兒,洪武初歸附。子旺,累陞千戶。五傳至仁。先涿州南門人。”
還有一通現移存立于三清殿碑園的《忠勇祠碑》,碑額篆書“忠勇白公祠碑”六大字,是明萬歷十五年至十七年間(1587—1589)時任興化府知府范梅撰書。碑文記載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望日。碑文錄下:
忠勇白公祠碑
忠通祠,祀故興化衛中所千戶白公仁也。公少穎敏,好讀書,以奇節自許。嘉靖三十三年(1554),海寇猖獗,公領巡海大夫姚鳳翔檄,督水軍搗連盤四澳,擒倭一十四人。再歲(嘉靖三十四年,1555),寇蝟(彙的異體字)掠???,公領參戎尹鳳檄,帥所部兵先嘗賊,持槊躍馬,列柵柳尾為陣。賊勢銳,同遣者各頓兵,負險固壘而待,公刺血矢眾:“滅此而后朝食。”寇殫公陣整,未敢侵軼。薄暮風起,公度有變,夜巡,斬伏聽者四人。遲明,軍東岳廟口,方蓐食,倭猝擁突,公持短兵厲戰,決命爭首,殺傷相當。久之,兵皆創痛,不任干戈。公獨震怒攘臂,奮呼犯陣,轉(缺兩字)疾,倭奴鶚視奪魄。竟以援絕,中鏦而仆,猶空齦麾腕,作死賊狀,頃絕,時十一月望日也。撫按上其事,天子惻然愍之,贈明威將軍,加秩二級。子孫世襲指揮僉事,命有司春秋血食之。詎嘉公忠勇已?所以為人臣風也。
知興化府事、豐城范梅謹識
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白金(白仁兒子)”條目記載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代興化府知府范梅撰書《忠勇白公祠碑》也記載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為了提供更有力的證據,我到莆田市圖書館查閱《明實錄·明世宗實錄》(藏書號:030006566407),其第47冊卷四二八·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庚申條目(第7406頁)載:“倭寇犯福建興化府涵頭鋪等處,平海衛正千戶丘珍、副千戶楊一茂與戰,死之。已復犯福清海口,泉州衛指揮僉事童乾震直奔其壘,斬十余賊;亦被害。事聞,詔各立祠其地,有司春、秋祭享;襲陞其子二級?!庇植殚喭槐緯硭娜ぜ尉溉迥甓氯梢鷹l目(第7454頁)載:“革分守福建參將尹鳳、備倭指揮劉炌職,充為事官,戴罪立功。去年(嘉靖三十四年)冬,倭自白湖江登岸,流劫莆田、福清,攻鎮東衛,千戶戴洪、高懷德被殺;鳳督兵與戰于東岳洋,大敗,陣亡千戶白仁、丘珍、楊一茂等。已鳳復部分泉州指揮童乾震及炌等為左右翼攻賊,炌逗撓不進,乾震戰死。事聞,兵部參核,因有是命?!?/span>
由以上兩條目記載的內容,獲悉:千戶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冬(十一月)。又據《忠勇白公祠碑》碑文具體記載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望日(陰歷十五日)?!睹鲗嶄洝肥敲鞒瘹v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與碑刻記載白仁陣亡之年月一致,互相印證,史實清楚。
于是從明萬歷三年版《興化府志》“白金”條目對其父白仁陣亡之年明確記載“以父仁嘉靖三十四年剿倭陣亡,加陞二級”,就能明辨同一本《興化府志》卷四“白仁”傳條目,因筆誤造成刊印錯誤為“先時嘉靖二十三年,……又再歲(嘉靖二十四年)……頃絕,時十一月望日也”,從而產生白仁陣亡之年提前了十年;導致四百多年來多部志乘及一些報刊文章誤抄誤引。
綜上所考,白仁陣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陰歷十五日。于史于碑有據,真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