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強調“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與監督,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原則,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進程中,高度關注并解決干部工作中的怕擔責、不敢為等問題。為此,逐步建立起容錯與激勵機制,從制度層面為干部創造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環境,有效激發干部隊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需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健全容錯與激勵機制,不僅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更是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一、健全國有企業“獎容并舉”機制的重要性
健全容錯機制,當好擔當作為強后盾。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構建一個完善的容錯機制對于保障員工積極擔當至關重要。當前,隨著國資委對貿易業務規范化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國有企業面臨著日益嚴格的監管環境。這種環境下,部分員工產生了“避錯求穩”的心態,導致不敢擔當的現象普遍存在。員工們擔心出錯,害怕承擔責任,甚至選擇消極應對,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持續經營和擴大規模。因此,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至關重要。這一機制旨在消除干部的顧慮,為其在干事創業中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容錯機制的建立,員工們能夠積極投身實踐,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新時代改革創新的需求。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更是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深入研究并不斷完善容錯機制,對于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健全激勵機制,激發擔當作為新活力。當前,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之路上,正面臨國內外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及高質量發展的任務艱巨。在這一背景下,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成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國有企業應圍繞主責主業,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方針,強化產業鏈的增鏈、補鏈、強鏈工作,以夯實發展基礎。然而,改革創新作為國企員工本職之外的額外付出,伴隨著未知與挑戰,失誤和無意過失難以避免。這導致員工在面臨改革創新時,常因擔憂潛在責任風險而缺乏內生動力,更傾向于規避創新以規避風險。盡管容錯機制為員工提供了心理支持,但尚未根本解決激發員工創新動力的問題。為此,需進一步完善容錯機制,為員工的創新嘗試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引入激勵機制,對勤勉盡責、勇于創新的員工給予及時、恰當的獎勵和認可。通過綜合施策,更有效地激發國企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國有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這一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也對國有企業實踐改革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健全國有企業“獎容并舉”機制的對策建議
完善容錯機制是激發國有企業員工擔當作為的重要保障。在堅守紀律的前提下,深化與完善容錯機制尤為關鍵。首先,確立清晰明確的容錯標準是基礎,需從動機、條件、內容、決策、問題性質、后果補救等多維度構建全面評判體系。其次,細化容錯情形的劃分是重要一環,應明確區分可容錯與不可容錯的具體情形,并對特殊情況審慎處理,保障勇于嘗試者的權益。再者,優化容錯機制運作流程,包括完善裁定機制,提升裁定結果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同時,做好容錯后續措施,需制定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確保容錯機制有效實施。最后,在完善容錯機制時,應遵循“不溯及既往”原則,避免簡單追溯過去問題,確保政策環境、形勢背景與決策依據的合理性與適應性。在同類檢查中,應保持審查標準的一致性,避免重復審查,以減輕企業負擔,提升管理效率。
完善激勵機制是提升員工工作動力與績效的關鍵。國有企業應著重構建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確保評估指標既與崗位職責和企業目標緊密相連,又能客觀反映員工表現。這些指標可涵蓋量化數據,如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等與財務通用的業績指標,以及質性評價,如客戶滿意度、團隊協作等,旨在全面而準確地衡量員工績效。在評估過程中,應依托實際數據,結合多元評價方法,包括上級、同級、下級及員工自評,以提高評估的客觀性和全面性。此外,國有企業應靈活應用多種獎勵手段,如晉升、獎金、培訓機會等,以滿足員工多樣化需求,并激發其工作積極性。為確保獎勵機制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企業應遵循激勵原則,并建立有效的溝通與反饋機制,確保員工訴求得到妥善回應。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促進員工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實現雙贏局面。
三、結論
綜上所述,構建科學完善的“容獎機制”對于破解國有企業在創新先行先試中的畏難情緒具有重要意義。該機制應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明確區分先行先試、改革創新中的不同情形,以營造積極鼓勵創新、支持勇于擔當、寬容合理失誤的氛圍。通過容錯與獎勵并重,激勵員工充分發揮創新潛能和擔當精神,推動企業形成充滿活力、創新氛圍濃厚的企業生態環境。展望未來,深化和完善“容獎機制”將助力國有企業邁向新的發展高度,共同譜寫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新篇章,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更大力量。(中共莆田市委黨校、莆田市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室 曾春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