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真進
媽祖從一個民間女子,到享有“天后”“天上圣母”乃至“海峽和平女神”尊稱的女神,一直離不開“助滅海(倭)寇”“護國佑(庇)民”的傳說,如元代5次敕封、明代2次敕封、清代15次敕封,自始至終都有“護國”二字。許多典籍中也有媽祖助除海賊或援抗海寇的事跡記載。
明代,流傳有許多媽祖抗倭的傳奇故事。據《湄洲媽祖志》載:永樂十五年(1417)內官張謙使西洋還,于浙江金鄉衛海上猝遇倭寇,官軍以媽祖“陰助”殺退賊眾,朝命嘉獎;萬歷二十九年(1601),浯嶼水寨把總沈有容奉命征剿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行前謁祈于天妃,果獲神助破倭,因倡捐俸重建天妃宮,并于萬歷三十一年立碑為記。
媽祖顯靈,暗助軍民抗倭的傳說很多。《莆田媽祖信俗大觀》中有“伏擊倭寇”的媽祖民間傳說。明嘉靖二十三年夏,倭寇從莆禧北門水涵洞偷偷爬入城內。由于天暗,敵人又是從地下鉆出,民眾認為是陰間“孤魂野鬼”出現,趕緊向天妃祈求助戰。媽祖顯靈,派“千里眼”“萬里耳”出征,召集山神、土地伏守洞口,配合鄉親抗戰。后人在洞口立起幾根長短不一、奇形怪狀的石柱,象征媽祖指派的山神、土地在此守洞護城。莆禧古城與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為福建省現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莆禧城內的古跡多有媽祖暗助抗倭事跡的傳說。
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平潭島上,媽祖廟就有五十幾座。這些媽祖廟,記錄了各個時代的信仰延續,同時也見證了東南沿海漁民抗擊倭寇的壯烈事跡。海壇島歷來是倭寇侵犯之地,海壇海峽古為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處,成為南來北往水路上的黃金水道。因此也有許多抗擊倭寇的神奇故事。敖東鎮橋錦頭村的媽祖廟,神龕前端坐著兩尊媽祖女神像,這兩尊軟身媽祖像別具特色,神像前有兩尊白馬尊王守護,也令這個媽祖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傳說橋錦頭村的兩個兄弟化身為“白馬尊王”,而后成為媽祖的守護使者,這罕見的現象,寄托了民眾渴求平安的祈愿,同時也是對抗倭英雄的一種紀念。一廟兩媽祖抗倭顯神威。而今福建平潭人多拜媽祖,亦跟抗倭史有關。平潭東庠東風村有“欹頭媽祖”之說。據說明代倭寇進犯,媽祖用計誘惑倭寇,對打之際,媽祖頭一歪,揮手一擋,倭寇就無法動彈了,漁民逃脫了倭寇的追殺,于是興建媽祖廟感謝神恩。
在秀嶼區醴泉半島(東莊鎮)西南端,有一個行政村叫“莆頭村”。莆頭村有一個媽祖宮,叫“興賢宮”。興賢宮媽祖神像左側,立一尊“陳坑圣侯”像,每年陳坑將軍七月十三日誕辰日,都要在墓前舉行祭祀、掃墓儀式,緬懷這位抗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