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糧食安全
開展黨紀學習教育
部署“讓政協走進臺胞 讓臺胞走進政協”專項活動
調研北高鞋材加工集中區項目建設
專題協商“完善大數據調度指揮平臺”
圍繞打造和美鄉村議題開展荔林下協商活動
建立委員之家,推進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
省、市政協調研玉湖新城委員之家建設
負責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一期重點項目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新中國、人民政協迎來了75周年華誕,莆田市政協成立40周年亦欣然而至。回望歷史,一代代政協人接續努力,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奉獻心血和汗水,推動人民政協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緊跟時代前行的步伐,五屆荔城區政協自2021年12月換屆以來,在中共荔城區委的領導和莆田市政協的指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勤耕不輟、精業篤行,推動政協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不斷煥發著蓬勃生機活力,取得了精彩、可喜的履職成績。
一次次深入的視察調研,一場場坦誠的協商會,一份份詳盡的提案,一件件接地氣的社情民意,一項項務實的新舉措,一個個解民憂的實事好事……
這是荔城政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也是荔城全體政協委員迸發出的履職熱情和發展能量,持續推進了專門協商機構建設,開創了荔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為推進荔城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展示政協作為、彰顯政協擔當。
政治引領守初心 凝心鑄魂聚共識
政治定方向。五屆荔城區政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強政治、轉作風、增團結、促履職。
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自覺肩負實現黨對人民政協領導的政治責任,做到重大事項主動向區委請示、年度協商計劃主動報區委研究出臺、重要履職成果主動報請區委區政府批示轉化、重要活動主動邀請區黨政領導參加,確保政協履職與區委同心同向。區委出臺了《關于促進政協履職成果有效轉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為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持之以恒重學習。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完善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龍頭,黨內和黨外、委員和機關、集中和自主、線上和線下的全鏈條學習體系,加強“書香政協”建設。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舉辦委員培訓班、暑期讀書班,實現政協干部、政協委員學習培訓全覆蓋。組織引導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歷次全會精神,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推動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
用心用情凝共識。健全黨組成員聯系民主黨派、工商聯制度機制和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機制,深化與黨派合作共事;開展推進宗教活動場所規范管理工作等課題視察調研,走訪聯系民族宗教界別人士,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溝通交流、聯系聯誼,推進荔城異地商會建設,合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加大與港澳臺僑聯絡聯誼力度,就“增強新生代華僑的鄉愁情懷”“建立完善全區臺胞就醫綠色通道”“利用民間信仰特色文化”等課題進行視察調研、協商建言,開展“讓政協走進臺胞 讓臺胞走進政協”專項活動,建立18家臺企、143位臺胞的數據庫,組織委員與12位臺胞結對,持續助推荔臺融合發展,著力促進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同胞五大關系和諧,不斷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編輯出版了《荔城文史資料》4輯近50萬字,以文聚力潤心。
聚焦大局抓主業 靶向發力促發展
有事好商量。五屆荔城區政協堅持以協商民主為主責主業,集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召開全體會議3次、專題議政性協商會議9場,開展提案辦理協商480件、對口協商和界別協商14場,舉行“點題協商”“微協商”活動65場,組織重點調研視察考察課題36個,形成調研報告10篇、建議案8篇、大會發言材料34份,呈現出一批具有重要決策參考價值的調研成果。
聚焦黨政工作重點謀良策。適應綠色高質量發展態勢,圍繞為綠色高質量發展積聚動能的重點工作,精心選擇扶持壯大平臺經濟、以科技創新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文旅融合發展、推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重點片區建設、打造和美鄉村等26個重要議題,開展調研視察、協商議政,形成調研報告、建議案、大會發言材料17份,提出的意見建議被區委“十四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采納;協商辦理鞋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新科技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104件提案建議,為區委區政府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決策參考。
聚焦群眾關心熱點建諍言。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訴求,緊盯教育托育、養老服務、醫療衛生、精準扶貧、環境保護、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切口小、關聯廣、群眾關注度高的民生短板,從深入推進南洋河道綜合治理、加強校際合作與交流、提升社會救助保障水平、加快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等25個不同切口,綜合運用調研視察、協商議政、大會發言等履職方式獻計出力;積極推動規范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學行為、加強餐飲外賣行業管理等219件民生提案辦理;社情民意信息被市政協采用25篇、省政協采用47篇、全國政協采用7篇,為各級黨政體察民情、解決民困提供依據。
聚焦社會治理難點集眾智。響應全市“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從借助“黨建+”鄰里中心探索創建社區“鄰里會客廳”到融入市政協部署的“莆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建設協商議事點31個,構建委員全員參與“點題協商”“微協商”的工作矩陣,圍繞新舊小區改造提升、集鎮停車場建設、村農貿市場管理等議題73個,解決群眾身邊事58件,采納意見建議156條,推進政協協商賦能基層治理。圍繞加強城市小區周邊公共停車位規范管理、完善大數據調度指揮平臺等4個課題開展深入調研、深度協商,辦理加速推進垃圾分類、加強住宅電梯維護保養與安全監管等65件提案,有的建議直接轉為相關工作部署和任務舉措,助力增強基層社會治理實效。
向新向優提質效 同心同行擔使命
創新是進步的源泉。五屆荔城區政協根據形勢發展的新變化新要求,積極探索履行職能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方法,創造了一批富有時代特征、政協特點、荔城特色的鮮活經驗,促進政協工作提質提效、創新創優。
創新協商機制。聯動區委區政府,深化實施“五個共同”協商工作機制,創新形成選題合政情、調研知實情、議政聚共識、反饋促落實、“回頭看”固成果的“五步法”專題協商機制,深化“提、審、辦、督、評”提案協商機制,打造了環環相扣的協商工作鏈條。依托“莆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創新形成委員就位履職、主體就便多元、場所就近下沉、問題就地對接的協商組織形式,打造選好協商議題、搞好協商調研、辦好協商活動、抓好成果轉化“四步工作法”的運行模式,提煉出從會場到現場、從出題到答題、從協商到落實、從探索到綻放的生動實踐,取得了從試點到示范點,從點上開花到全面起勢,一直在全市先行示范的效應。
突出界別聯系。建立委員之家12個,建立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機制,實行雙組長,由區政協委室主任、鎮(街道)黨委(黨工委)副書記擔任,并由區委發文任命。創新構建委員之家“點”上聯、鎮(街道)政協聯絡組“線”上串、專委會“面”上統的立體化工作矩陣機制,推動全體委員下沉基層、融入群眾,在助力中心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提供志愿服務、參與基層協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更加有聲有色、有質有效。設立在玉湖新城的委員之家建設成為典型示范點,受到省市政協好評。創新履職經驗做法先后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客戶端等媒體上報道,多次在全省市縣政協主席工作座談會上作交流、在《政協天地》上專題刊登,展示出“政協搭好臺、委員唱好戲、群眾得實惠、社會給好評”的良好成效。
注重工作聯動。著眼平臺共用、資源共享、活動共融、履職共推,聯動政協系統力量,激發創新之能、履職之效。跟進全國政協“感悟思想之源 感懷為民初心”主題讀書活動,參加省政協委員主題讀書活動;融入省政協打造的“為閩協商、為民服務”特色品牌,完善以全體會議為龍頭,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議為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為常態,“點題協商”“微協商”為延伸的協商議政格局,推進了政協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選送優秀委員參加市政協舉辦的“委員履職活動日”、主題分享會、政治生日、提案故事征集等活動,督促委員練好真功、積極作為;參加市政協書畫聯展、主題采風寫生等活動,選擇共同關注的打造木蘭溪兩岸綜合走廊景觀工程、高效能培優民營經濟、完善居家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等議題,與市政協聯合調研、雙向聯動,促進了區政協履職力度更大、路徑更寬、成效更足。
拓展服務內涵。全體政協干部強化服從服務意識,深化有為有位理念,勇擔發展之責。班子成員牽頭負責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一期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食品產業鏈發展、慈善總會工作,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勇挑重擔,專班督導文明城市(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掛鉤鎮(街道)助力信訪維穩、環境保護、扶貧攻堅、抗臺防汛等工作,靠前指揮、一線調度,彰顯了價值作用,獲得了區委區政府的肯定和贊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
借勢而為破薄弱 強基固本謀新篇
抓基層打基礎。五屆荔城區政協以破解基層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問題為突破口,順勢而謀、主動跟進、聯動破解,為提升政協整體工作質量和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強化工作機制保障。積極爭取、主動配合區委研究政協重大事項、重點工作、重要會議,努力為開展政協各項工作提供剛性保障。每年年底,區委常委會專門聽取政協黨組工作、常委會工作情況匯報;區委辦每年召集相關部門聽取吸收采納政協重點協商成果情況,確保政協高站位謀事、高水平建言、高質效履職。
優化機關力量整合。以模范機關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省級精神文明單位和健康單位、平安單位創建,以正向、正氣、正能量的良好作風和形象,促進機關運行更加規范。重視對政協干部的培養、交流和使用,營造政協干部“能進能出”的環境,提振干部精氣神。增加委員工作室事業編制,破解機關“一人委”問題,提升了政協基礎工作和服務委員能力。
加強委員隊伍建設。五屆區政協委員安排263名,比上屆增加48名,增設環境資源界別,委員組成結構不斷優化。著力加強委員教育、服務和管理,組織委員聽政問政議政,擔任河道監督員,受聘擔任人民陪審員、教育督導員等,積極參加績效公眾評議,參加“委員講堂”“委員有話說”“有話跟委員說”等活動,彰顯了委員履職擔當;出臺委員履行職責服務管理的文件,細化考評機制,在政協全會上通報,正向激勵引導委員發揮主體作用、有效履職盡責。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荔城區政協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中共荔城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步履不停、奮斗不止,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政協工作,不斷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質量,奮力譜寫荔城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政協新篇章。 (荔城區政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