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時,拔劍剖腹,將腸肚拋落在洛陽江中。后來,這些腸肚變成了龜精蛇怪,不時興風作浪,危害過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過江,龜蛇作怪,大風狂吼,濁浪翻滾,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了。這時,天上傳來喊聲:“蔡學士在船上,不得無禮”。龜蛇兩怪聽了,嚇得鉆入江底,只一會兒,江面又風平浪靜。船上的客人很驚奇,相問“誰是蔡大人?”全船沒有一個姓蔡的,只有一個懷孕的婦女,丈夫姓蔡。那孕婦心里清楚,就對天暗暗許愿:“我這胎若能生男,長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陽上修座大橋,便利過往客人。
那孕婦果然產個男孩,取名蔡襄,他從小聰明伶俐,20歲考中進士,后來授封端明殿大學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時,掛念著建造洛陽橋之事。但當時朝廷規定,不準文武官中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園,事前,暗中叫一個太監,預先在路邊的芭蕉葉上,用毛筆蘸蜂蜜寫了八個字,螞蟻嗅著香甜味,都圍著叮蜜排成字陣,皇帝經過這里,便順口念了芭蕉葉上的字:“蔡襄蔡襄,本府作官”。蔡襄趕快跪下謝恩,皇帝笑著說:“朕只是念葉子上的字,并非當真”。蔡襄一直跪不起來,說:“君無戲言,豈可失信于臣?”接著,又將母親許愿的造橋的事情對皇帝講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動,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來,蔡襄就在洛陽江上創建一座大石橋,就是中外聞名的洛陽橋(即萬安橋)。
洛陽橋在泉州東北洛陽江上,朱皇佑五年(1053)興建,嘉佑四年(1059)建成。歷時六年,橋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全部用巨石砌成,因建在海潮洶涌,江寬流急,建橋工程非常艱巨。為此采取用了新的新方法:在江底隋建橋中線鋪滿大石頭,筑起一條20多米寬江底水下大石堤,然后在水下石堤上用條石橫直交錯壘砌橋墩,成為世界橋梁工程筏形基礎的先驅,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才開始采用。為了使橋更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蠣房”的方法來聯結膠固石塊,這種用生物加固橋墩的方法,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稱洛陽橋為:“福建橋梁的狀元”。(吳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