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姐代表九三學社莆田市委會發言
莆臺一家親,融合向未來。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支持莆田以媽祖故里、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等為載體,深化對臺交流合作。”市政協常委黃秀姐在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代表九三學社莆田市委會作《用媽祖文化“點亮”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發言時說,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市的莫大支持、莫大期望,更是重大的歷史使命,重大的政治責任。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兩岸隔絕的情況下,是媽祖文化,開啟了兩岸交流的塵封之門;是莆田與臺灣媽祖敬仰者的先行先試,才推動著兩岸文化交流逐步從繞道變為直航、從單向變為雙向、從單一變為多元、從“小三通”到“大三通”,創造了諸多“以通促融”的典范。
黃秀姐建議,要先行先試,以通促融。在新形勢下,要繼續發揮媽祖文化這個傳統優勢,以海峽兩岸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共同價值追求,為青年群體提供向上向善的共同精神家園。用媽祖文化“點亮”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各級各部門聯手打出‘組合拳’,念好‘惠’字經,加快建設政策更優惠、服務最貼心的第一家園。”黃秀姐表示,要以政策賦能、以惠促融,形成更加系統完備的惠臺利民政策體系,運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思維讓更多臺灣同胞知曉和認識“同等待遇”,同時,透過在莆田的臺灣青年,介紹優惠政策,吸引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來莆追夢、筑夢、圓夢。
黃秀姐建議,要政協來助力,以情來促融。2023年,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莆田10天9夜,兩岸媽祖敬仰者共同護駕、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活動,創造了兩岸歷史上“以情促融”的多個紀錄。北高東皋媽祖文化園等推進的兩岸同謁“媽祖廟”、兩岸共植“同心林”、兩岸同修“媽祖路”,兩岸共建“示范園”等,也為海峽兩岸“以情促融”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兩岸一家親,莆臺親上親。市政協以茶為媒,連年舉辦“媽祖杯”民間茶王賽,讓茶香飄兩岸,茶緣續香緣,增進了兩岸一家親的同胞情誼。(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