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探索“地方僑聯+高校僑聯+企業”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組織水平和服務能力,日前,市僑聯與莆田學院僑聯在南日島浮葉村舉辦校地共建簽約儀式暨僑智助力海洋經濟座談會,共商合作共建機制、共話交流發展新篇。
郭立紅與李娜分別代表莆田市僑聯與莆田學院僑聯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僑界人才林昌、蔡麗希與南日島企業正洋集團簽定助企合作意向書。秀嶼區僑聯和市僑商會代表共同參與了上述活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水養殖產量、海水養殖種業是我們南日島企業的發展優勢和特色,我們也逐步涉足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但是高端人才和技術攻關是我們繞不開的梗。”僑企代表、正洋集團周文發介紹了企業在海洋經濟中“高精尖”新賽道上轉型發展的歷程,提出企業在發展過程的人才需求和技術瓶頸。
莆田學院僑界人才林昌和蔡麗希兩位博士分享了自己的專業和研究領域,并表示將更好發揮自己專業優勢,和企業建立長期互訪機制,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痛點、難點,推動企業的技術不斷進步。
莆田學院僑聯主席李娜表示,今后將積極發揮高校人才“智庫”的自身優勢,引導高校僑界人才把握新時代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地方僑聯、僑商僑企加強交流合作,助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市僑聯主席郭立紅表示,“地方僑聯+高校僑聯+N”工作機制,旨在以僑聯為紐帶,發揮僑界資源優勢,探索校地僑聯結對共建新模式,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發揮各自優勢,碰撞思想火花,激發僑聯組織活力和動力的創新舉措,重點要圍繞讓合作共建實起來、活起來、強起來三方面,實現組織真正聯合、資源真正共享、活動真正聯辦,推動合作共建邁上新臺階,為助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貢獻僑界力量。
隨后開展一場應急救護知識技能培訓,莆田學院僑聯蔡麗希與莆田學院杏林風志愿者團隊以海島居民生活為著力點,圍繞“心肺復蘇”“氣道梗塞急救法”和“創傷救護”等內容,進行理論講授、示范操作,參訓人員現場實操演練。
當天,市僑聯和莆田學院僑聯還組織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區、商鋪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等涉僑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進行了深入的宣傳講解,并向海島居民分發了“清風潤莆田——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為營造“滿城文明風、入目皆美景”的海島環境增添靚麗底色。(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孫景志 張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