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在秀嶼港區,隨著利比里亞籍“奧利弗”輪緩緩駛離6號泊位,滿載約9000噸硫酸銨的貨輪踏上了前往泰國的航程。這是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持續護航國產化肥出口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截止8月下旬,秀嶼港區硫酸銨吞吐量超過203.73萬噸,同比增72.48%。
莆田市地處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臺灣海峽兩岸的重要節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守護在全國硫酸銨出口的重要口岸,莆田邊檢站執勤一隊隊長蔡文彬表示,針對載運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磚國家”的化肥貨類船舶,他們量身制定了“一企一策”“一船一策”的服務舉措。同時,推行國內移泊“免手續”、短時靠泊“一次辦”等惠民措施,并落實口岸監管一體化、誠信管理積分制辦法,為農用物資出口提供了“即報即檢、即靠即作、即檢即離”的高效通關服務。這些舉措的實施,顯著縮短了外輪在港的停留時間。
硫酸銨,俗稱肥田粉,是一種高效環保的氮肥。作為福建省內最大的硫酸銨集散中心,秀嶼港區持續優化生產工藝流程,不斷提升裝卸作業效率,并實時關注天氣變化與船舶動態,靈活調度船舶靠泊作業,實現了無縫銜接與高效運轉。2023年,該港口的硫酸銨吞吐量已突破200萬噸,創下歷史新高。8月22日,另一艘滿載6.27萬噸硫酸銨的“眾盟航聯”輪從秀嶼港區啟程,駛向新加坡。這標志著秀嶼港區自開港以來,硫酸銨出口“一帶一路”國家的裝船記錄再創新高。
“中國造”化肥以其卓越的質量、低廉的價格以及高于國際標準的環保指數,通過“水水中轉”“散改集”等運輸方式,源源不斷地輸往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為國際農耕生產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這也助力莆田口岸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物流通道和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吳志 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