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同的審美與意境追求;書畫藝術的審美是屬于意識思維中的高級層面。二者雖同源、同作為視覺藝術又是屬于兩個不同的類型,在漫漫歷史長河的嬗變中,是以遵循著一個共同循則,同氣連根,互動互通、又是獨立性來發展。書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都蘊含在作品的意境里。強調“以形寫神,以形寫意”,用形意抒情來表現人生,來對生活的高度概括、提煉和升華。比如,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或繪畫作品,首先并不是看局部,而是先觀其整體、畫面的起承開合、氣勢脈絡,然后注意筆法、再觀察字的結體或畫的層次。書法里面的一筆一劃,國畫里面的一點一塊,都講究形、意、神。同是通過筆墨的表達,來創造出有筋骨血肉、有強烈生命活力的藝術風格形象。追求那種氣勢、韻律、節奏、的結合,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真、善、美! 書法藝術往往就是在履行實用的同時,在那方寸的點劃間,體現出書家本人的思想寄托與文化取向。都是表現在筆墨,落實在人文精神中。
同樣,中國畫在畫面上所表現的形式,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點與線條。而國畫的線條本來就具有書法藝術的抒情性,書法用筆可以說就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它能時時體現出書法線條中的那結構美與意境美。韻從紙生,氣度非凡。畫家在創作一幅作品時,首先特別重視的就是墨線,他們以迅速靈敏的眼光捕捉所要表達的世間一切物體的形象,通過腕底線條的枯濕濃淡之變化與概括,在有限的畫面中傳遞出博大、雋永的思想內涵,甚至將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俱融入其中,創作出有形與神、虛與實、情與景的高度完美結合與統一。生動地表現出作者的主觀感、情趣味,讓人產生一種和諧的美感。
一個屬于我們民族的古老的傳統藝術,表達特征和抒情方式必然要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和審美訴求。所以,為什么中國文人集書家、畫家甚至文學家于一身的現象非常突出,就是因為做為一個畫家,要畫好線條,要讓自己的作品上面題字或題詩,使詩、書、畫匯合成一個藝術整體。就必須要借助練習書法用筆的特點,來加強自己駕馭漢字的能力,真正使詩書畫相得益彰。以及從在寫書法的其中深刻體驗到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審美要求,才能表現出畫中蘊蓄深厚博大的意境! (續完) (吳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