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紫霄巖海拔559米,山體主要由火成巖構(gòu)成;山上奇石嶙峋,形態(tài)各異,“紫霄怪石”也被列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我久聞紫霄巖之名,也從朋友圈看到堂妹她們?nèi)プ舷鰩r燒烤、野炊,我沒看到多少風(fēng)景,看到的只有煙火氣,所以,一直也沒有著急去領(lǐng)略巖上風(fēng)光。
秋天的第一次流浪,我竟突然想去看看紫霄巖的怪石和石刻。黃總在朋友圈問我紫霄巖是不是在北岸,她說那是她的老家。她說的老家風(fēng)光,我是去過的,也很美,是莆田“四大祈夢地”之一。她說的那個景點叫“紫霄洞”,與“紫霄巖”僅一字之差。
巖也好,洞也罷,我總覺得都是自帶仙氣的地方。或許海邊的仙人所在處就稱“洞”,如天云洞、紫霄洞,洞可以蘊藏海上的仙氣;而山上的巖,則要吸取山間天地之靈氣。
渭陽村的紫霄巖和東仙村的紫霄洞有沒有什么淵源,我無意考究,我認為這“紫霄”二字應(yīng)含“紫氣東來”“云霄之上”之意,必是非凡之地。
我試著邀請黃兄結(jié)伴打卡,但他說他已經(jīng)去過紫霄巖,如果有美女一起,他可以同去重游。
一個人,照樣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去,可以有一萬種理由;想去,初秋未解的暑熱也擋不住心之所向。有幾位朋友問我?guī)c到紫霄巖,我以為他們是想和我在巖上會合,但后來就沒有了聲音,我推測他們是被這入了秋但仍然火熱的天氣所嚇倒。
紫霄巖離市區(qū)很近,路也好走。我導(dǎo)航“紫霄寺”,目的地就是停車場。停車場有個小賣部,老大爺說他是當(dāng)?shù)厝耍饕秦撠?zé)給停車場搞搞衛(wèi)生、維持秩序,兼著賣點飲料。
他說白天天熱,上山的人少,一般是傍晚及晚上人比較多,那時山上很涼快,很多人自帶了茶具在山上泡茶納涼。但他到下午五六點就下去。老大爺指著說,紫霄寺和怪石就在上面,很近。
沿登山石階而上,山上的大樹蔭蔽著,陽光沒有直射,倒也不熱,還微微有點風(fēng)。沒幾步,便見紫霄山上的怪巖在前面迎候,如同黃山的迎客松一般好客。
繼續(xù)往上,在岔路往左而上,便見一座寺廟。這是天臺殿,始建于明代。站在天臺殿前的平臺上往下看,城區(qū)一覽無遺。
殿內(nèi)的執(zhí)事大爺告訴我,紫霄巖上有“三殿一洞”,即天臺殿、大雄寶殿、祥云殿,還有一個仙公洞。
天臺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是古樹群,有秋楓、古榕、古樟等蒼天大樹。這里十分涼快,風(fēng)景又好,是讓人流連忘返的避暑勝地。
那棵被雷劈得只剩下三米左右樹干中空的老樹,竟然煥發(fā)新枝、一柱擎天,讓我不得不感嘆生命的力量。我拿起手機拍下太陽穿過樹洞的光,我覺得這耀眼的光,就是對這棵古樹最好的贊美。
那棵古榕的根須緊緊地抱著那天然的巨石,無論風(fēng)雨,幾百年來都不放手。
還有那棵榕抱樟,已經(jīng)合為一體。我以為樟樹和榕樹前世一定是情侶,我在好幾個地方見過樟抱榕,但在紫霄巖,它們換了姿勢,榕主動抱了樟,據(jù)說樹洞里有松鼠。
再往上,就是紫霄迎福寺,前后兩座寶殿緊挨著。大雄寶殿供奉觀音菩薩、十八羅漢等;祥云殿在大雄寶殿上方,供奉玉皇大帝。據(jù)傳,唐代名僧妙應(yīng)禪師,曾長時間駐錫巖上講佛,紫霄寺曾叫“迎福寺”,后改“延福院”,保留清代建筑物。據(jù)說紫霄寺鼎盛時期有僧人近千人。
在紫霄巖,當(dāng)然最出色最要看的還是那滿山的怪石。
囊山上也有許多怪石和摩崖石刻,但比較分散,而紫霄巖的怪石,可以一站式地欣賞。怪石主要集中在紫霄寺周圍,石鼓、觀音石、石鏡屏等,還有各種古代石刻,據(jù)說其中也有蔡襄所刻。
琉璃峽上的天臺橋,相傳也是蔡襄所建。
紫霄巖的美,超過了我的想象!
祥云殿后有個洞,洞上刻著“紫霄巖”三個大字,洞內(nèi)鋪有睡席,給人祈夢用。洞前的溪澗中,據(jù)說自然繁衍“無尾蝶”和“紅蝦”兩種生物。
紫霄巖之美,令人流連忘返。